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86274
大小:64.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24
《科学探究活动中促进儿童思维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探究活动中促进儿童思维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邵峰星【摘要】:科学探究活动的本质属性是儿童思维的参与过程。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屮促进儿童思维参与,木文在分析科学探究活动屮儿童思维参与不足原因的分析基础上,从问题导向,助燃儿童思维火花;尊重主体,关注儿童思维走向;优化过程,训练儿童思维品质;层层推进,引领思维纵深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意在科学探究中激活儿童思维,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儿童科学素养的形成。【关键词L科学探究活动思维参与教学一、科学探究活动的本质属性是儿童的思维参与过程探究既是小学生科
2、学学习要达到的bl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以培养科学索养为目标的科学教学屮,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悄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其教学方法就必须是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的结果。只有组织学牛参与其中,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乂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应该如何理解科学探究活动的特征及其本质属性呢?首先,探究活动是一个行为参与的过程
3、。“探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科学、做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注重行为的参与。其次,探究活动是一个情感参与的过程。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相伴相随,相辅相成。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而不是被迫的参与。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屮,既有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兴趣培养,还有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和科学行为习惯的养成等等。探究活动激活孩子们潜意识中学习科学的本能和欲
4、望,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体会到学习科学的无穷乐趣。再次,探究活动是一个思维参与的过程。在此过程屮,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经历“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通过探究任务的形成和解决参与认知过程,得到科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探究强调动手做,但更强调动脑筋。毕竞,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牛在学牛的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这包括强调学牛在观察中的思考,対探究结果的猜测,为后续探究制订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
5、分析等处理,在与同伴的对话和交流中相互质疑和评价,反思口己的预设,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最终得出结论和报告,并向其他人展示或陈述,等等。这一切,都是不仅耍动手,更要动脑才能完成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由此可见,以“思小做,做屮思”为特征的思维参与过程,是“探究”的属性中比较容易被人忽略而乂最值得重视的一个属性,甚而言之,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木质属性,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灵魂。二、当前科学探究活动中儿童思维参与不足的原因分
6、析现在,在我们小学科学的课堂上可以看到处处是活动,可谓热闹非凡。但在对这些活动耐心分析和研究之后,我们乂会感到活动中乂普遍存在着一种毛病,那就是儿童的思维参与不足。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在热热闹闹的活动结束以后,头脑依然是一片空白,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儿童思维参与不足已经成为n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现实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和反思。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1.理解上的偏差不少科学教师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上存在着偏差。冇些人把科学探究等同于“动手做”了。虽然两者都倡
7、导学生的主体性,部提侣体验式学习,但实际上它们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核心,它不否认对知识的学习,捉侣学纶通过亲身参与來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但同吋也承认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形式来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性。而“动手做”提侣的是“做了才能理解”的理念,非常重视第一经验的学习。由此可见,“动手做”更强调的是动手,而科学探究则更强调动脑;“动手做”重视的是第一经验的学习,甚至认为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模式,而科学探究却不否认对间接经验的学习。把探究教学理解为活动教学的结果是,教师把精力过多地考虑到活动的
8、设计和安排上,并没冇充分地考虑到学牛的思维问题。还有些人把科学探究机械化地理解为--种流程了。认为探究必须要按照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做计划、设计实验、交流、验证假设这些步骤来进行。而事实上,对问题的讨论來寻求答案、对资料的分析來提取信息也都是一种探究模式。科学探究不一定都需耍动手,也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地来进行。我们不能把探究看成一种机械形式,它的木质应是思维。否则,在短短的儿i•分钟的课堂上是无法完成探究教学的。2.操作上的误区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一些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活动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