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65109
大小:9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4
《构建科学课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科学课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科学课程标准屮明确提出“初屮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髙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怎样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是摆在所有教育T作者面前紧迫而乂现实的课题。在儿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要构建科学课高效课堂,可以从实施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入手。(-)、在课堂内外给学生一个“预习”的空间“预习”是学习规律屮的-•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认知规律中的重要部分,不能缺失。然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布置预习,学生也没有时间、不会预习。因为学生已经成为“习题的奴隶”:没有
2、作业就没有学习,就无法学习。根据“高效课堂”的模式,在每节正课之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预习——口主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学案。这个学案耍求能将教材相关知识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而问题乂经预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时不能完成的思考题,则曲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合作探究和讨论交流等形式來完成学案上的题目,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导学案”必须体现以下两个意义:一是“预习”;二是“转化”。也就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预习思考题”。但必须要
3、求“预习思考题”中包含“问题”,多数“问题”都不能从教材屮直接“查找”至U,而耍经过“思考”后才能凹答。如“什么叫压强?”等。其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如右方框图所示:任务与目标:指学习fi标。耍求具体、可检测。主要体现教学的“n标性”。阅读与思考:主要是编制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可操作性的预习思考题。特别注意编制的“创造性”——一定要包含“问题”,而不是书本上现成的“定理、公式、性质”等。可以用“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议一议”等形式展现。主要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和“预习和转化”。合作与交流:在白己“阅读与思考”的基础上,将没有解决或没
4、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也可以下座位到一位自己认为可信赖的同学哪里去请教。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探究性。建议,最好是前一天就发给学生,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筛选问题”的过程,再到课堂上完成“合作与交流”活动。问题与求助:各小组将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小组内解决自己乂感到不满意的问题向老师提出质疑、求助。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法指导作用。尝试与练习:指的是当堂练习。也可以分为两部分: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要求练习题要有“层次性”和“涵盖性”。既要全面涵盖木课所学知识,又要有明显的“梯度”。如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编制
5、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与探究。问题1:定律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问题2:你能否从中寻找出“不变”和“可能变”?问题3:通过“10克镁与10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镁并不是20克”的实事分析,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问题4:请用口己的语言表述“什么叫质量守恒”?通过对学生预习后“学案”上问题的批改,教师就能有“新发现”,教学时就有针对性,有了针对性,教学自然就会提高效率,课堂教学就会有质量了。(二)、重视对知识的“木源”教学我们知道,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对科学概念来说是“关键特征”;对定律原理来说是“木质”是“条件和结论”。如“
6、功”的木质特征是“能量变化的量度”:一个力对物体做功,则物体的能量增加,否则就是能量减小。也可以说,一个力对物体做正功,则物体的能量增加;如杲力对物体做负功,则物体能量减小。教学时必须让学生清晰概念的关键特征和无关特征是什么,否则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容易“混淆是非”,判断起来就会“举棋不定”。如男性的“关键特征”是睾丸,女性的“关键特征”是卵巢。展现在社会上的任何一个男性,他可以改变服饰、发型、腔调、体型、举止等无关特征,但无法改变关键特征——睾丸!这里的“睾丸”和“卵巢”就是本文强调的“宗”。一堂高效课,就是师生共同探讨“宗”的来龙去脉,然后再
7、针对相关的“无关特征”设计练习,那么,这样的练习也可称为是“有效练习”。如“滑动摩擦力”的教学,可以这样来设计:先用实验进行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的人小只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系”的“木质”,再提供“用一个或儿个无关特征进行T扰”的相关练习让学生在“错悖”。如“一人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个木块在水平面地面匀速前进,木块重25N,则木块受到的阻力是N;如果该人用12N的水平推力作用在木块上时,则木块受到地面的阻力又是No综上所述,只要学生掌握了概念的本质特征这一“宗”,那么少做题也同样能考出好成绩的,所谓的“轻负高质”也是完全能实现的
8、!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关键特征”不是教师直接“送”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设计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自主探究而感知到的。(三)、课堂上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