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实践探析

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实践探析

ID:46464488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4

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实践探析_第1页
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实践探析_第2页
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实践探析_第3页
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实践探析_第4页
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实践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实践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实践探析[摘要]协同创新是应对时代要求,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优势,全面盘活创新资源的有效形式,同时成为高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施综合改革的总揽性抓手。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应着力在突出重大任务牵引,统一价值诉求,完善制度体系,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关键词]高校;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实践探析[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5)03-0155-02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从外延式发展迈

2、向内涵式发展的崭新阶段。纲要中明确指出创新能力提升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同时,伴随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创新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资源分散,创新效率低下,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在这种背景下,协同创新日益成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突破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壁垒的战略行动。20□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更是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创新驱动,要求以协同创新思维促发展,明确创新在推动中国

3、经济社会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显著作用。高等学校作为国际间知识会聚与交流的最佳通道和天然中心,拥有先天的多学科优势、丰富的科技与人才资源,在创新驱动、支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必须肩负起协同创新的时代重任。一、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大任务牵引,提升高校创新能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应真正体现“国家亟需”,紧密围绕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基础研究领域的前瞻性问题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载体和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坚持将社会需求作为协同创新的首要原则,真正由成果导向迈向问题导向。创新是

4、有组织的系统化实践,协同创新更是坚持问题导向下的有组织创新。问题导向应体现在协同创新方向的选择、实施思路的构建等各个方面。以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体系为例,问题导向不仅应面向明确的行业产业,建立从原始创新到共性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还应突出重大任务牵引。而协同创新所要求的重大任务不局限于科技重大专项、行业重大计划、区域重点任务以及企业重点研发项目等,也包括高校内部涉及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团队建设、绩效评价体制体系改革等。通过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不断凝练、落实、组织和完成重大协同创新任务,打破体制机制

5、壁垒,建立以重大项目为牵引的科学研究特区,汇聚一支高水平团队,整合一批创新资源,形成完整系统性的协同机制,使不同学科研究人员为某个共同研究目标,协同攻关,破解难题,提高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二、统一价值诉求,强化两大协同,形成有效的协同创新体协同创新体系各主体在科研创新活动中均有不同的利益出发点,以企业为例,其以营利为根本目的,而创新活动存在周期长、风险高、耗资多,因而使得企业往往不愿意承担科技成果转化所带来的全部风险,致使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产生校企双方难以协同的局面。而目前的高等学校仍受制于传统大学制度和各种评价

6、指标的影响,追求发表高水平论文、专著,科研成果与市场严重脱节。如何寻求协同创新各主体间的利益契合点,形成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努力,是有效推进协同创新的前提。因此,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让具有不同利益追求、不同背景身份的创新要素形成一股强大合力。因此,重大协同创新任务凝练的过程显得格外重要,这一过程本身即是统一思想目标,统一价值诉求的过程。在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这就要求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创新主体各自扮演的角色与作用。企业作为满足市场需求,获取创新利益和承担转化风险的第一主体应是

7、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及科研院所作为国际间知识会聚与交流的最佳通道和天然中心,应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政府则发挥主导作用,强化服务,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其次,通过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持续化推进,充分发挥三大创新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有效协同创新模式。一方面,强化与政府的协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政产学研携手,合作共建具有实体化运作的创新载体,高校全面开放校内优质创新资源,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或者依托学科为主线的创新团队,围绕重大协同创新任务开展科技创新,政府提供载体、资金、编制、项目等多方面支持,引导

8、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就地融合。另一方面,强化与企业的协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整合高校优质资源的产学研用合作体系。积极推动与具有一定规模及迫切创新需要的企业建立战略协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展开全方位合作。鼓励企业将技术中心建到学校,为企业科技创新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