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春教案 课文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春朱自清课文简析: 《春》以清新优美的诗歌笔调,描绘了作者故乡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色。文章结构细腻,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颇具匠心。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在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后,重点抓住优美的语句加以品味、理解。这篇散文语言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
2、中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语的穿插……都是很有味道的。这一步骤,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精彩的语句深入体会。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3.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及其表达作用。 4.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教学重点: 1.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及其表达作用。 2.抓住作者描绘的各种图画的特点。 3.学习作者分层次描绘春景画面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2.在朗读
3、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 2.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关信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4.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及其表达作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在多少诗人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现在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
4、。二、掌握字词,了解文学常识1.易错字酝酿(niàng) 黄晕(yùn) 应和(hè) 涨起来(zhǎng) 宛转(wǎn) 戴着笠(lì) 抖擞(sǒu)2.词语释义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朗润:明朗润泽。酝酿:文中指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卖弄:炫耀。花枝招展:文中比喻姿态优美。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
5、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作;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抗战胜利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感知课文,对文本有一个初步印象,同时检验学生的课下预习情况。 【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准字音,同时思考如下问题,建立对本文的整体感知。】 1.文中细致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 〔明确〕 草、花、风、雨、人。 2.在
6、这大好的春光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喜爱、赞美。 3.哪些段落直接抒发了这种感情? 〔明确〕 第八、九、十自然段。 【学生找出后全班有感情地齐读,注意:读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你能找出文中盼春的句子吗? 【女生齐读,注意读出作者的急切和喜悦之情。】四、朗读训练,理清思路 [设计意图]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梳理文章思路,能够让学生建立本文的架构图,对文章有一个整体认识。 1.朗读训练。 (1)指导朗读要求:基本语调该是轻柔、缓慢的,语句清晰、自然、质朴,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的。 (2)听读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7、】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边听边体味美感。 (3)学生试读。 (4)学生朗读比赛,师生点评。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怎样划分? (3)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思想? 【学生回答,明确以上问题。】 〔明确〕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相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
8、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文中具体描绘了五幅春景图: 春草图——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第七自然段 3.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