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复习纲要

教育学基础复习纲要

ID:46446238

大小:7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教育学基础复习纲要_第1页
教育学基础复习纲要_第2页
教育学基础复习纲要_第3页
教育学基础复习纲要_第4页
教育学基础复习纲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复习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学复习大纲1、教育作为一种相対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2、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町以将教育形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冇。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一一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的牛•物起源说的批判,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观点: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耍是tl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4、《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5、令美纽斯代表作《人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该书屮捉岀泛智教育思想。6、赫尔巴特《普通教冇学》,公认第一木现代教冇学著作。不仅论述了教冇学的独特性,而且还非常明确地提

2、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即心理学和哲学。7、文化教育学的目的:促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8、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9、教育学的价值:①反思FI常教育经验;②科学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10、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木体功能或教育的固冇功能,在教冇功能系统屮处于基础性地位。11、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12、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教育是保存文化的有效手段。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文化选择是文化变迁和文

3、化发展的起始环节,它表现为对某种文化的自动选择或排斥。③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文化在传递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相互融合。④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A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构建新的文化特质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发展。B教育直接牛产新的文化C教育创造文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13、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①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14、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①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②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③教育

4、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耍力量。15、教育对社会民主的推进主要表现在:A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B教育民主化木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虽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C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16、教育目的与教育方法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配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冇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木指导规则。区别: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忖的更多。教育忖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冇方针除此之外,还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木原则。教育冃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

5、耍求较为明确,阳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冇”方面显得更为突出。17、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表现:一•是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二是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具有质的规定性。18、价值性教育冃的,即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冃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牛活观、道义观、审美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悄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19、教育目的的功能:①対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②対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③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2()、教冇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木依据:(1)社会依据:

6、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來选择和确立教育冃的。一是婆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人的依据:教育冃的含冇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具发展來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耍來确定。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來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冇目的(或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从人的需要来说,人的发展需要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Z-o21、教育口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1)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①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②适应与

7、超越问题;③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④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2)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①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②人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③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2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一一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徳、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而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3、我国教冇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而发展学说。24、教育目的实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