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临床观察

ID:46442887

大小: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临床观察_第1页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临床观察_第2页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临床观察_第3页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临床观察_第4页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RA)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其中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患者有31例,设为观察组;溶栓后无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无RA)的患者41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后的再通率、冠脉再通时间、CK-MB峰值出现时间、CK峰值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建议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监护,应及时给予复率,以提高其溶栓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

2、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近年来有关研究指出,AMI患者在溶栓后再灌注会带来一定的损伤,以再灌注心律失常(RA)危险性最大[1]。通过观察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7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男42例,女30例,年龄28〜70岁,平均(46.7±3.1)岁,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AMI的临床诊断标准[2]。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骨后及心前区出现典型胸痛,经心电图检查可见持久的Q

3、S、Q波,按照其梗死的部位分为右室有1例,正后壁、下壁有10例,下壁有25例,前壁有28例,广泛前壁有8例。其中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患者有31例,设为观察组;溶栓后无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无RA)的患者41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指标。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梗死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论文代写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皆在溶栓治疗前给予口服40mg洛赛克、300mg氯毗格雷、300mg阿司匹林,同时给予静脉滴注30min的150万U尿激酶配入100ml的5%的葡萄糖溶液。在溶栓结

4、束后,给予腹壁皮注2500U的低分子肝素,2次/d,连续皮注1周。毕业论文1.3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患者溶栓后的心肌酶谱、心电图等检查结果,进行血管再通评价如下:①经溶栓治疗后2.5h内,可见心电图明显ST段抬髙的导联,其ST段下降幅度〉50%;②经溶栓治疗后1〜2.5h,胸痛明显缓解;③心肌酶谱的峰值向前移动,CK-MB、CK的峰值V14h、16h;符合上述>2项即可判断为血管再通。论文代写1.4统计学方法:本组再通率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版本检验,本组心肌酶谱的数据经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单位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期间采取t检

5、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毕业论文2结果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为67.7%(21/31),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为85.4%(35/41),两组患者溶栓后的再通率、冠脉再通时间、CK-MB峰值出现时间、CK峰值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见表1。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冠脉再通时间、CK-MB峰值出现时间、CK峰值出现时间比较()组别例数冠脉再通时间(min)CK-MB峰值出现时间(h)CK峰值出现时间(h)观察组34.2±12.5毕业论文17.4±2.323.5±2.2对照组毕业论文4153.1±17.09.8±2,01

6、0.5+1.8论文代写t值13.452614.441214.5063毕业论文P值<0.05<0.05<0.053讨论本文统计发现,再灌注心率失常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67.7%,非再灌注心率失常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5.4%,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溶栓治疗AMI皆有一定的疗效,而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疗效相对降低,主要是由于发生缺血的心肌能够使血流重新获得血流,会有大量的氧进入到缺氧区,继而发生再氧化过程,产生出氧自由基,升髙环磷酸腺昔,出现部分电解质紊乱和钙超载水平等,最终导致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的发生

7、。通过心肌缺血的再灌注治疗,明显增加心肌细胞供氧,使原先经缺血心肌产生的的自由基越来越多,改变了细胞膜离子泵的活性和局部的电生理紊乱现象,继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等严重的心律失常。由于发生再灌注,心肌由于重新获得氧,心肌容易受到活跃的氧代谢物造成的损伤,也就是再灌注损伤。RA通常在患者在胸痛症状缓解同时ST段降低后,主要特征是前壁心肌梗死出现后(下)壁心肌梗死、室颤、室早、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继发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一旦发生以上临床症状,皆应考虑为RA的可能,经无创伤指标或者冠脉造影显示与再通情况一致,即能

8、诊断。本文统计发现,发生再灌注心率失常的患者的冠脉再通时间、CK-MB峰值出现时间、CK峰值出现时间显著明显缩短和减少,显示出再灌注出现越早,患者发生RA的可能相应增高,以室性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