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应用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ID:46438469

大小:8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应用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_第1页
应用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_第2页
应用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_第3页
应用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_第4页
应用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用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作者:张向艳,左书浩,宏伟,李建华,苏现辉单位: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华北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支架及双微管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71例患者经DSA证实为宽颈动脉瘤。采用全身麻醉,经股动脉穿刺入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彩监视下,根据动脉瘤的形状、人小,采用相应辅助技术,选用合适的弹簧圈,逐步将瘤腔填塞满意。结杲71例患者共75个动脉瘤中,完全栓塞59个(78.8%),大部分栓塞13个(14.4%),部分栓塞2个(2.5%),1例多发动脉瘤仅处理1枚动脉瘤。术后恢复良好57例;轻

2、、中度神经功能障碍14例;死亡或植物牛存3例。术后随访发现:1例再发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4例恢复,1例明显好转。结论介入栓塞术适合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且疗效满意。使川球張或支架辅助技术及双微管技术有利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扩大了介入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用范围,提高了介入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关键词】宽颈动脉瘤;球囊;支架;双微管;辅助栓塞技术随着新技术及新材料的进步,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絢U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仍然十分困难,单纯的弹簧圈栓塞难以

3、完全闭塞动脉瘤。近年來,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结合微弹簧圈栓塞可使宽颈动脉瘤得到有效的治疗。我科采用新型的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及球囊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ing,GDC)[2]和水解可脱弹簧圈(microvention)栓塞74例宽颈动脉瘤,取得较好治疗效杲,报告如卜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石家圧市第一供院2007至2009年共采用球囊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71例,男28例,女43例;年龄36〜77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66例,HuntHess分级I〜II级49例;III〜IV级12例;V级5例

4、,其他症状(包括•动眼神经麻痹)发病5例。WFSN分级:I〜II级46例;III〜IV级18例;V级7例。1.2彩像学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杏共发现动脉瘤75个,其中多发动脉瘤4例;本组病例经DSA证实均为宽颈动脉瘤。位置:后交通动脉瘤37例;前交通动脉瘤22例;人脑中动脉瘤12例;其他4例。大小:小型(直径<5mm)11个;中型(直径为5〜10mm)52个;大型(直径为10—25mm)9个;巨型(直径>25mm)3个。1.3治疗方法131球囊辅助技术的应用:通常采用一侧股动脉插管即可。一根导引导管可同时放置微导管和保护球囊。首先将保护球變放置在载瘤动脉内跨过

5、动脉瘤颈口处,然后将微导管放入动脉瘤腔内。如果后放球囊,必须小心操作,避免己在动脉瘤内的微导管移动;如移动明显,最好先将微导筲移出动脉瘤腔,待球囊到位后,再次进入。球囊用稀释的造彩剂充盈至载瘤动脉的轮廓的大小,并覆盖住瘤颈,就可以填塞弹簧圈。此时可以将球囊看作动脉瘤的假壁,当填塞微弹簧圈进动脉瘤囊内吋,球囊会施加反作用力以利弹簧圈的成形和填塞。球囊充盈后载瘤动脉闭塞吋I'可不应超过5min。当弹簧圈置入后,一边缓慢的泄去球囊,一边观察弹簧圈是否移动。球囊完全泄去后,进行造影确认弹簧圈的位置正确且稳定,再次充盈球囊后解脱之。继续在球囊的保护下填塞,直至满意为止。1.3.2支架辅助技术

6、的应用:本组患者除急诊出血患者外,术前3d患者均予抗血小板凝聚治疗,常规每日服用阿司匹林300mg、氯毗格雷75mgo治疗在静脉全麻下进行并常规全身肝素化。术后自然屮和肝素,6h后拔除导管鞘。术后继续每口服川阿司匹林300mg、氯此格雷75mg,6个月后复查如病情平稳可改为每口仅服川阿司匹林300mgo治疗过程屮首先将6F导管鞘置入右侧股动脉内,然后顺导管鞘将6F指引导管放在理想位置。再将0.014英尺导丝放入载瘤动脉内,末端跨越动脉瘤颈。选择合适人小的自膨式Neuroform支架,沿导丝送入3F支架输送微导管到达理想位置。理想的支架位置应在支架放置后,支架均匀膨胀月.充分贴壁,支

7、架两端应与瘤颈距离不少于4mm(应将支架释放后缩短率1.8%〜5.4%考虑在内)。支架释放时应在X光连续视踪下缓慢进行,固定2F的稳定微导管,缓慢退出3F输送微导管直至Neuroform支架完全打开。随后将ExcelsiorSL10微导管经支架网眼进入瘤腔理想位置,并栓入MicroVention或Matrix弹簧圈。其栓塞与解脱过程GDC类同,只是由于Matrix弹簧圈良好的生物学特性[3],瘤腔栓塞无需过分强调致密填塞,尤其对有明显再出血倾向的动脉瘤[4]。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