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35840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小儿腹泻原因探讨及治疗分析-儿科医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腹泻原因探讨及治疗分析•儿科医学论文小儿腹泻原因探讨及治疗分析范晓梅公主岭市中心医院儿科吉林省公主岭市136100【摘要】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和多发的肠道疾病之一,因为小儿消化系统脆弱,处于发育阶段,所以腹泻可以对小儿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小儿腹泻原因进行探讨,找出腹泻原因,并提出相应治疗对策。关键词小儿腹泻;原因;治疗小儿腹泻,是一种由多因素、多病原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疾病。小儿腹泻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感染性腹泻,第二种则是非感染性腹泻。小儿腹泻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大便形状改变和次数增多
2、,并且可伴有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小儿腹泻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有舂严重的损害,发病人群大多数是小于2周岁的婴幼儿,因此,及时诊治出小儿腹泻,找出发病原因,对症下药,不但能够减轻患儿病痛,也能提高治愈患儿的效率。1小儿腹泻原因探讨腹泻分为很多种,按西医分为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生理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按中医分为湿热泻、伤食泻、风寒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导致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间”其免疫功能和消化功能都不如成人,在加上外界不良刺激,就
3、很容易造成免疫系统失衡、消化系统紊乱,这些都是小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但其病因主要分为感染和非感染因素两种,感染性因素占的比例最多,80%是由病毒引起,但还有20%是由细菌感染和肠道外感染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则是由一些例如个人体质、饮食或者天气原因引起的腹泻。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肠道内的寄生菌群很可能会紊乱,甚至还会出现脱水等症状而使病情加重。1.1感染因素1.1.1肠道内感染肠道内感染是由真菌、寄生虫、病毒、细菌引起,其中病毒和细菌比较多见,尤其是病毒更常见。(1)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在秋冬季节常
4、常发生,根据发病季节的特征,病毒感染弓I起的腹泻又称为秋季腹泻。小儿腹泻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已经达到了发病原因的80%,常见的有轮状病毒,还有埃可病毒、冠状病毒、诺如病毒、科萨奇病毒等。(2)细菌感染:①致小儿腹泻大肠杆菌,其包括: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肠杆菌。②弯曲菌: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型这3种弯曲菌与肠炎有关,而胎儿弯曲菌及空肠弯曲菌是引起弯曲菌肠炎的主要因素。1.1.2肠道外感染(1)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这类小儿腹泻会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腹
5、泻,细菌侵袭的部位与排便的性状有关,这类小儿病情可轻可重。(2)症状性腹泻:有时弓I起小儿消化功能紊乱也可以产生腹泻症状,此类小儿腹泻常常由支气管肺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这种腹泻症状会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而逐渐消失。1.2非感染因素(1)饮食因素,很多家长为小儿喂食掌握不好分寸,喂养时间不定,或者喂养量不定,喂养方式不适当。有些家长则在断奶后忽然改变食物种类,经常以淀粉类食品为主食,还有饮食中的脂肪过多,这些行为都会引起轻度乃至中度的腹泻或者消化不良。(2)气候因素,有时天气变凉很容易导致小儿腹部
6、受凉,此时便会使小儿肠蠕动增加,形成腹泻;有时天气变热导致小儿口渴,此时小儿消化液分泌减少便会增加吸乳量,因此增加了消化道的负荷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小儿腹泻。当小儿粪便为稀薄或蛋花汤样并且无脓血和酸臭味时,肠道很容易受到感染,应该及时控制。(2)过敏因素,有些小儿对于牛奶、大豆制品过敏,这些小儿的肠道对一些双糖,尤其是乳糖的消化吸收不好,因此食用牛奶等乳类食品后乳糖易囤积在肠腔,被细菌分解为乳酸等有机物质,从而使肠腔渗透压增高导致腹泻,还有一些小儿对于特定的蔬菜或水果过敏,这些原因都容易导致腹泻。2如何有
7、效治疗小儿腹泻2.1合理控制患儿饮食在小儿腹泻期间,大部分患儿是可以进食的,但重症腹泻患儿可以禁食4-6个小时,禁食期间应为小儿口服补液盐z口服量标准为每公斤体重给予50-100ml,并且家长应根据脱水程度迅速纠正脱水。有些在禁食后母乳喂养的小儿应适当减少喂奶量和次数,要做到由稀到稠并且由少到多,为了保证小儿营养,在小儿禁食2~3天后可以逐渐增多小儿饮食量。早期进食患儿食欲恢复的较快、体重增长也快,因此体力恢复的早。家长要注意,患儿禁食时间要短,可以喂些米汤,这样不但起到了止泻的作用,还可以增加营养。轻
8、度腹泻患儿应该选择清淡并且容易消化的饮食,不要吃生冷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2.2及时为患儿补液小儿腹泻,应根据其腹泻状况及时合理的补液,小儿的病情变化快,脱水和酸中毒表现并不明显,而且小儿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也并不成熟,如果补液过多很容易引水中毒、肺水肿,严重情况会导致心力衰竭。所以患儿在补液时,应仔细关注其神志、吐泻情况、皮肤弹性、尿量、四肢末梢循环情况。医生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轻、中度脱水患儿应口服补液;对于重度脱水患儿适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