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家长如何指导学生适应高中学习和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家长如何指导学生适应高中学习和生活学生从初中进入到高中,将面临着学习方法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更面临着生理高速发育和心理的极度不稳定所带来的多疑、焦虑等情绪。作为学生家长,为了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能够科学指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首先要了解学生进入高中将要面对的学习、生活环境及家庭教育的一般方法。以下是我多年来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感到家长必须了解的几个问题,和各位家长进行交流。高中教学和管理特点1•课程容量大、难度深高中教材知识点多且注重推理过程,要求学生理解问题实质。2教师以指导为主、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进行角色变换,采取指导性原则z培养
2、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自觉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3.重视课堂练习,更需要课外独立j肖化、弓
3、伸教师在课堂上选择典型问题精讲,学生需要漫漫体会、消化,需要相同类型的练习巩固,总结、归纳解题方法,举一反三。4.教育管理更加注重理性化高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教师的管理更加注重说理,更多的关怀体现在学生懂理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如何自立、自制、自强。二、学生面临的困难(任务)1.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对高中学习的认识的确立(1)学生进入高中,首先要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改变学习方法、加强思想认识。(2)调整学习方法:不能只记住结
4、论,要注重原理G)端正学习态度:勤学好问。保持高度的质疑精神,加强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4)加强思想认识:充分认识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积累知识、技巧。2.调整心理期望值多数学生在初中学习比较轻松,学习成绩优秀。经过选拔后进入高中,在所处的班级中不一走具有较大的优势,很容易出现自卑或盲目自信的极端情绪。对此,希望学生及家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目标。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过程,不能只片面强调结果。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断地努力。要充分认识到成绩与付出的关系不是体力与搬砖头的简单的关系。成绩与付出是一定成正比的,有时需要时
5、间,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变。不是立竿见影z家长一定要帮助学生克服急噪情绪。要提高承受能力。面对在学习、适应环境、社会交友等方面的挫折,应认真分析”乐观自信,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树立自信,及时总结。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不一定能让家长、学生满意,往往没有很高的分数”家长要能够辨证地看待考试分数。⑴如何看待自己的考试成绩?考试是检验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考试能够发现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考试能够促使自己对某一阶段学习的情况进行反思,找岀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通过考试能够看到自己的逬步,对自己学习方法作出肯定,进一步
6、增强学习的动力。(2)学会与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相互激励。及时学会总结:每日小结、每周小结,每学期阶段性总结。4.好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进入高中后,强烈的虚荣心理阻止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特别是成绩较落后的同学,总觉得自己的问题太简单,不好意思问,积少成多。其实对不懂的问题,没有大小、没有难异。也有一些学生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没有认真思考,发现不了问题。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够重视并充分认识到:(1)勤思考才能提出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前进。通过提问,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反思。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应用课本知识、懂得如何听好
7、课。(1)提倡刻苦独立钻研”但要注意方法和考虑时间效率。三、家长应做好以下工作1•鼓励学生多与老师交流,也应主动与家长交流作为家长,自己也要经常主动与老师交流,了解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高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往年学生的经验、教训及处理问题的方法等。2•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进行心理疏导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取得较好的成绩,也可能会有暂时的失败。作为家长应观察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和进行心理疏导。希望家长能够做到:鼓励但不放纵”严管但不过度;关心但不溺爱,教育以身作则。3.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物质环境(1)安静的学习环
8、境特别注意:通讯工具的管理和电脑网络的指导。网络〃内部充满各种健康有用的信息同时也暗藏了许多反动、暴力、黄的网络垃圾和陷阱〃,有了网络条件,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要求学生做到:〃上网〃不〃恋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家长采取:学习网络,不做网盲。指导、控制,家庭上网。(2)心理环境:安心的学习生活环境家庭成员良好的生活规律(孩子学习的安心);宽松的民主的家庭交流气氛;适度的要求和压力;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专心(注意力高度集中。优化学习场所的环境、排除不良习惯的干扰)有序(掌握学习一般规律:复习、练习、小结、预习等)控时(良好的作息时间、生物钟控制)(1)
9、保持健康身体素质劳逸结合、学会休息,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四、关注学生的择友和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