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17799
大小: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定向软通道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定向软通道吸引术治疗咼血压月凶出血临床体会【摘要】目的观察泄向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本文总结了定向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0例临床体会。结果一个月死亡率19.2%,G0S优良率45.8%,3个月随访死亡率20.8%,G0S优良率69.2%,生存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此方法疗效可靠,愈后良好,简便易行,值得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推广。【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定向软通道;引流高血压脑出血(HICH)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或脑出血,是指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实质出血。其为神经外科的常见多发病,也是危重病之一,近百年来国内外已有众多专家研究[1],
2、但其病死率仍在50%以上,约3/4的存活者均遗冇不同程度的残疾。及时、冇效、彻底地清除颅内血肿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作者回顾性分析了从2008年8月〜2013年8月应用定向软通道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屮,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43〜90岁,平均68岁。所有病例发病前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入院后都经头颅CT扫描确诊岀血,外侧型60例,内侧型35例,混合型15例,皮质下型8例,小脑型7例。GCS:3~7分65例,8〜12分40例,13〜15分15例。1.2病例入选标准有明确高血压病
3、史,发病6h以上,CT证实脑出血:幕上出血230ml,幕下$10ml,或者岀血量小于上述量但有破入脑室系统、脑功能受损明显者,排除因凝血功能障碍、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及外伤引起出血的患者,家属或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床边心电图、胸片等项目检查,做好术前准备。监测生命征、神志、瞳孔及肢体肌力等项目变化,及时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缓慢控制在130mmHg4、出血早期。术前相关器械及CT室消毒。术前复查头颅CT,根据CT结果明确是否存在血肿增大,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置管深度,选择血肿距头皮最近、血肿最大层面进行标记,避开大血管、副鼻窦、静脉窦及重要功能区。穿刺点常规碘酊、酒精消毒,用2%利多卡因10ml局部浸润麻醉,用直径5mm的颅骨钻钻开颅骨,穿刺针刺破硕脑膜,根据确定的方向及深度,置入特制硅胶引流管于血肿的中央,拔出导引针芯,用5ml注射器连接硅胶管远端,若抽吸无阻力即可抽出血肿腔内血液,轻轻抽吸血肿总量的30%〜50%陈旧性积血后,牢固固定引流管于头皮上,尾端接三通阀连接颅脑外引流器间断或持续引流。若抽吸阻力大或有溶碎脑5、组织吸出,则应停止抽吸,调整引流管在血肿腔内的深浅度及侧孔方向。术后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变化及引流管在血肿腔中的位置,如管的位置不理想可作适当调整。术后根据引流量、血液颜色及有无凝血块等情况,经三通阀注入尿激酶5万U+生理盐水2ml液化凝血块,关闭2〜3h后开放引流,1〜3次/d。术后2~3d复查头颅CT,动态观察血肿变化情况,血肿消失或血肿量小于出血量的80%即可拔管。对于血肿破入脑室系统或脑疝形成的患者先行侧脑室穿刺放液缓解颅脑高压,再行血肿定向软通道置管。术后加强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严密监测颅内压变化,根据颅内压的变化来调节引流瓶的高度及引流量,防止颅内压过高6、或过低引起的继发损害。2结果120例患者中,1个月死亡23例,死亡率19.2%;GOS优良率45.8%,3个月死亡25例,死亡率20.8%,GOS优良率69.2%,生存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效果良好。赵继宗等研究指出[3],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个月死亡率达22.1%,GOS优良率42.7%,3个月死亡率达24.6%,G0S优良率64.3%。可见定向软通道吸引术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HICH是神经科常见病,占国内全部脑卒中的21%〜48%,高于西方国家的6.5%〜19.6%[4],其发病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居各卒中首7、位,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脑岀血血肿形成时,血肿撕裂脑组织造成出血部位神经细胞的直接破坏,占位效应及机械压迫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其至梗死。还有,血肿成分及溶出物使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组织继发损害。因此,甲期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脑损害,打破危及患者生命的恶性循环,使受压的脑组织恢复功能成为治疗的关键[5]。脑出血的内科治疗包括:脱水减轻脑水肿、调控血压防止再出血、营养脑细胞等,而没有对血肿及受压的脑组织做出积极的处理,死亡率高。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在直
4、出血早期。术前相关器械及CT室消毒。术前复查头颅CT,根据CT结果明确是否存在血肿增大,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置管深度,选择血肿距头皮最近、血肿最大层面进行标记,避开大血管、副鼻窦、静脉窦及重要功能区。穿刺点常规碘酊、酒精消毒,用2%利多卡因10ml局部浸润麻醉,用直径5mm的颅骨钻钻开颅骨,穿刺针刺破硕脑膜,根据确定的方向及深度,置入特制硅胶引流管于血肿的中央,拔出导引针芯,用5ml注射器连接硅胶管远端,若抽吸无阻力即可抽出血肿腔内血液,轻轻抽吸血肿总量的30%〜50%陈旧性积血后,牢固固定引流管于头皮上,尾端接三通阀连接颅脑外引流器间断或持续引流。若抽吸阻力大或有溶碎脑
5、组织吸出,则应停止抽吸,调整引流管在血肿腔内的深浅度及侧孔方向。术后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变化及引流管在血肿腔中的位置,如管的位置不理想可作适当调整。术后根据引流量、血液颜色及有无凝血块等情况,经三通阀注入尿激酶5万U+生理盐水2ml液化凝血块,关闭2〜3h后开放引流,1〜3次/d。术后2~3d复查头颅CT,动态观察血肿变化情况,血肿消失或血肿量小于出血量的80%即可拔管。对于血肿破入脑室系统或脑疝形成的患者先行侧脑室穿刺放液缓解颅脑高压,再行血肿定向软通道置管。术后加强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严密监测颅内压变化,根据颅内压的变化来调节引流瓶的高度及引流量,防止颅内压过高
6、或过低引起的继发损害。2结果120例患者中,1个月死亡23例,死亡率19.2%;GOS优良率45.8%,3个月死亡25例,死亡率20.8%,GOS优良率69.2%,生存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效果良好。赵继宗等研究指出[3],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个月死亡率达22.1%,GOS优良率42.7%,3个月死亡率达24.6%,G0S优良率64.3%。可见定向软通道吸引术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HICH是神经科常见病,占国内全部脑卒中的21%〜48%,高于西方国家的6.5%〜19.6%[4],其发病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居各卒中首
7、位,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脑岀血血肿形成时,血肿撕裂脑组织造成出血部位神经细胞的直接破坏,占位效应及机械压迫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其至梗死。还有,血肿成分及溶出物使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组织继发损害。因此,甲期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脑损害,打破危及患者生命的恶性循环,使受压的脑组织恢复功能成为治疗的关键[5]。脑出血的内科治疗包括:脱水减轻脑水肿、调控血压防止再出血、营养脑细胞等,而没有对血肿及受压的脑组织做出积极的处理,死亡率高。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在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