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05891
大小:7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3
《十味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虚腹泻262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十味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虚腹泻262例临床观察首席医学网2010年02月02日16:11:01Tuesday•医师杂志征稿•普通外科文献•呼吸疾病会议•网站运营•核心期刊征稿•帕金森病•国际神经再生论坛•内蒙中医药•心律失常会•危重病诊治•心血管医师•内科诊疗班•方剂组成原理•亚健康学会•风湿关节炎作者:刘进录作者单位:洛阳东方医院,河南洛阳471003S加入收藏夹L推春阅读虫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启事《中华临床医师朵,忐》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先天性臍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
2、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逐瘀化痰汤治疗慢件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泪道激光联合眼件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右护理考试在线助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综介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写作技巧
3、护理论文中论题的來源•医学会快讯
4、《中华普通外科》征稿【摘要】目的观察十味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虚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口服经验方十味止泻汤(蕾香、木香、葛根、党参、白术、茯苓、车前子、勾藤、羌活、U草)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结果262例中治愈178例,好转6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93.1%。
5、结论十味止泻汤为治疗小儿睥虚腹泻的有效处方。【关键词】十味止泻汤;小儿;脾虚腹泻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其中尤以脾胃虚弱型为多见。由于其病程较长,症状相对偏重,直接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笔者近年來采用经验方十味止泻汤治疗,通过临床观察,收到显苦治疗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62例均来自我院中医儿科门诊。其中男139例,女123例,年龄2个月〜4岁,平均1岁4个月。病程7〜20d,平均10.7do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笏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2临床表现①大便次数增多,每H3〜7次或
6、多达10次以上,大便呈风沫、黏液或如水样;②有饮食不节、饮食不洁或禀赋不足病史;③大便镜检有少量脂肪球或少量口细胞;④重症患者可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脾胃虚弱辨证依据:久泻不II:或反复发作,人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淡、脉弱无力或脉纹色淡口。凡符合腹泻诊断标准和脾胃虚弱辨证依据、年龄<4岁、病程<3周均可列为观察治疗对象。凡服药期间配合冇效抗生索或收涩止泻药品,未按规定服药或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者均为剔除病例。1.3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口服十味止泻汤进行治疗。十味止泻汤药物组成:
7、番香10g、木香6g、葛根10g、党参6g、白术6g、茯苓10g、车前子12g、勾藤10g、羌活6g、U•草6g。10个月以下3d1剂,10个月〜2岁2d1剂,2〜4岁每日1齐7d为1疗程。1.4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②好转: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较前冇所好转;③未愈:大便次数及水分未见改善,甚至症状加重[1]。1.5结果262例治愈178例,好转6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3.1%。2讨论泄泻的成因主要责Z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所谓无湿不成泻。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和输
8、布精微,为气血主化Z源。小儿牛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求更为迫切。但小儿脾胃发育未臻完善,运化功能尚未健全,相对不足。凡四时不正Z气或饮食不节均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脾胃,出现脾胃纳化功能紊乱的病症[2]oI-味止泻汤处方是在宋代儿科名医钱乙的七味白术散[3]基础上增加车前子、勾藤、羌活而成。方中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助脾运化,蕾乔、木香化湿醒脾理气,伏苓、车前子健脾利湿止泻,羌活、勾藤、葛根祛风除湿、升阳止泻,诸药相合,共达健脾运脾、利湿止泻之功。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莆香所含的挥发油能刺激胃肠黏膜,促进消化腺分泌,有助于消化吸收;葛根中所含葛
9、根素可明显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肠道对水分的再吸收;党参所含的皂成、菊糖等有明显的强壮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口术、茯苓、车询子均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勾藤含有多种生物碱,实验证明对离体肠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从上述药性药理分析看,十味止泻汤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用于治疗脾虚腹泻效果显著,经262例临床观察,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79.[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冲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00.[3]李飞.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0、2002:795.[4]沈映君冲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