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7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7例临床分析

ID:46403493

大小:6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7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7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7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7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7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7例临床分析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产科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58例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抗感染、支持治疗,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剖宫产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水肿、缝合技术、羊水粪染、术中出血、手术时间长、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以减少剖宫产

2、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关键词]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预防措施1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我院妇产科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剖宫产手术1668例,发生脂肪液化47例,发生脂肪液化47例,发生率2.78%。二、术后情况:术后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所有患者术后3〜10天换药时发现切口有淡黄色水样渗出物,按压切口处渗液可增多,切口外观红肿不明显,但可见愈合不良,切缘两端皮下组织易于分离,有时仅有表皮相连,渗液涂片镜检见较多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明显,中

3、性分类不高。9例为术后第3天出现切口渗液,21例术后第5天,10例7天拆线时发现,11例为拆线出院术后第10天发现。7例患者体温轻度升高,但均未超过38.5°Co三、并发症:47例患者中均有并发症:合并肥胖者30例,合并贫血者13例(HGb均V90g/l病例;滞产伴羊水粪染4例;合并2项以上者11例,6例为糖尿病合并肥胖,5例为贫血合并肥胖。2结果一、处理方法:术后每FI检查切口,如发现切口有少量渗液,排除切口感染后,每日挤压切口1〜2次,每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然后于切口表面覆盖碘伏纱条,同时予以红外线理疗仪照射,每LI2

4、次,渗液较多或持续吋间较长者,予以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同时拆除该处缝线。用甲硝卩坐、生理盐水冲洗后加压包扎,术后5〜7天后发现切口渗液较多者,在严格消毒下,清除液化坏死组织,隔H换药1次,将Q-糜蛋口酶2ml均匀洒于创面,最后用无菌蝶形胶布I古I定创口,消灭死腔。如渗液量大,切口愈合不良,或经上述处理不愈合者,则拆除大部切口缝线,祛除脂肪层线结,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待肉芽组织新鲜后II期缝合。部分患者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辅以支持治疗。二、结果:47例全部治愈出院,其中4例II期缝合,无1例切口感染。愈合时间8〜16天。3

5、讨论一、脂肪液化特点:目前国内外对于脂肪液化的诊断没有统一标准,多数人认为术后出现以下表现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多发现在术后3〜7天,在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吋皮下有渗液出现。2、切口愈合不良,局部凹陷,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3、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半长。二、发病原因1、肥胖是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由于肥胖,切口渗液较多,加之坏死脂肪组织未被及时清除、脂肪组织较厚,造成缝合困难。2、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

6、症,影响胶原蛋白合成均与切口愈合不良有关。3、局部水肿,增加了局部张力,且压迫血管,影响局部血液循环。4、医生缝合技术不当,也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在缝合过程中,缝扎过紧可使组织坏死,缝扎过松止血不彻底,渗出物较多,缝合吋留有死腔,可扩大局部炎症反应,缝合组织层次对合不良致切口裂开。近年来高频电刀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增加了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5、术后咳嗽、腹胀、曾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使脂肪液化发病率增加,不利于切口愈合。三、预防措施:1、积极治疗原发病:糖尿病术前调节血糖水平,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8minol/L以下再手术。术

7、中、术后严格监测血糖水平,控制糖摄入。对于贫血者,术前纠正贫血使血红蛋白达90g/L以上。对于妊娠水肿患者则应积极处理原发病以减轻或消除水肿,将中重度水肿控制在轻度及以下者可使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儿率降低。2、术中处理措施得当将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2]。⑴慎用电刀,对肥胖病人尽量避免使用电刀,如果需要使用吋应将电刀强度调整到刚好能切割皮下组织为佳,避免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上血时,钳夹组织要少,避免大块组织电凝止血。(2)减少切口暴露时间,切口尽量用盐水纱堑保护,避免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⑶尽量避免空腔脏器内的消化液长时间

8、浸渍切口,及时更换纱堑保护切口。⑷缝合切口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拭净游离的脂肪组织和冲洗液。⑸缝合脂肪层吋应全层缝合,对合良好,勿留死腔。3、术后注意严密观察。对于存在肥胖、糖尿病、贫血、水肿等以及手术持续吋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多的患者,事先考虑到发生本病的可能,术后换药时,注意敷料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