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回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回顾文史知识南方丝绸Z路研究的回顾口邹一清”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提出的.用以指称中国丝绸西运罗马的交通道路,并用以泛称中四交通.长期以来,丝绸之路一直被认为是由长安出发,四经河四走廊,出西域,至屮亚,然后进抵罗马帝国的惟一的一条屮西交流道路.然而•近年来中外学术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确认丝绸之路还包括长城以北的”草原丝绸之路”和由东海至南海经印度洋航行至红海的”海上丝绸之路”.这就将丝绸之路的外延大大扩展.19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逐步形
2、成风气•二十多年来,国内已出版多部专着,口本出版专着一部(屮国重庆学者着),论文集多部,论文达二百馀篇,电视系列片一部(川,滇两省合拍),大型画册两部,由四川的凉山州博物馆咸都博物馆和云南曲靖文管所,瑞丽文管所等14个单位举办的大型文博展览十馀次,召开”南方丝绸之路研讨会”两届•这些论着,学术活动及宣传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术界对南丝路的研究,主要集屮在南丝路的线路,开通时间以及性质等方面.14南丝路线路走向的研究古代文献屮,最早记载巴蜀有通往国外的交通线,是《史记》的20世纪历史热点《大宛列传》和《西南夷列传》•另有一些古
3、籍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先秦时期巴蜀地区有通往四南边陲的交通,如《大戴礼记?帝系》,《史记•五帝本纪》,《山海经?海内经》,《水经注?若水》,《后汉书?西南夷传》,《三国志?魏书55,《魏略》等古籍.但总的來看,古代文献屮关于先秦时期南方丝绸之路的记载的确是少而且不详,更不系统.1980年以来,学术界对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从开端到走向高潮,再到逐步深化.南丝路的交通线路问题都一直是重点•学术界普遍认为先秦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成都•先秦时期的成都就已是跨地区贸易繁荣的工商业城市(童恩正《略谈秦汉时代成都地区的对外贸易》,《成都文物}1984年第
4、2期),自由都市(徐中舒《成都是古代自由都市说》,《成都文物551984年第1期);在早期蜀国城市体系中,商代的成都是次级城市,主要发挥工商业作用;春秋战国时代,成都作为首位城市,是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段渝《巴蜀占代城市的起源,结构和网络体系》,《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从蜀至中南半岛的国际交通线,有西路,中路和东路三条•西路的国内段与上述同,岀缅甸八莫可抵东印度阿萨姆地区(伯希和《交广两道考》,冯承钧译,中华书局,1958;桑秀云《蜀布邛竹杖传至大夏路径的蠢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1本).中路,从蜀南下耗牛
5、道至西昌,出云南礼社江,元江,利用红河下航至越南.《蛮书》卷通海城南十四日程至步头,从步头航行沿江三十五日出南蛮・”通海之南步头所在,众说纷纭(参阅向达《蛮书校注》卷6),但诸说都认为步头是出云南至越南的水路分程地点,以下即沿红河下航,这条线路是沟通云南和中南半岛交通最占老的一条水道(童恩正《试谈古代四川与东南亚文明的关系》,《文物}1983年第9期).从通海北至晋宇,再北至昆明,即人滇蜀道,可直抵成都.东路,据《水经注?叶榆水》和严耕望考证(《汉晋时代滇越通道考》,《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8卷第1期,1976,台北),应是出昆明经弥明
6、,渡南盘江,经文山出云南东南,人越南河江,宣光,抵河内•蒙文通先生认为,秦灭蜀后,蜀王子泮即从此路南迁至越南(《安阳王杂考》,《越史从考》,人民出版社)文史知iR从蜀出云南至西亚的交通线,由云南经缅甸,印度,巴基斯坦抵中亚.此即滇缅道(藤泽毅美《古代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一一vY,川滇缅路为中心》,《南亚与东南亚资料》第5辑,1984),再由中亚人西亚.这条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可谓古代亚洲的交通大动脉(段渝《古代巴蜀与近东文明》,《历史月刊))1993年第2期).些学者对南丝路途经地进行了考察,考证性的研究.汶江对《史记?大宛列传》所记的
7、滇越国地望进行了考证,认为滇越不是指滇国•也不是指腾越,而是指东印度的阿萨姆(《滇越考一一早期屮印关系的探索》,《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2期)•马向东则认为乘象国就是傣族历史文献记载的,西汉时期的果占璧国,其地域在今云南德宏州,缅甸曼徳勒以北一带(《揭开乘象国之谜》,《南方丝绸之路文化论》,云南民族岀版社,1991).李小鸥通过分析荥经县严道占城出土的考古资料,认为严道城最迟建于春秋屮晚期,兴盛于战国和汉,衰落于汉晚期•严道城是南丝路上的一个重要城镇(《试论严道城在南方古代贸易道路上的作用》,《南方丝绸之路文化论》,云南民族岀版社.
8、1991).李安民认为昆明在南丝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通往四川,滇西及贵州的古道(《唐以前昆明古道以及在历史中的作用》,《南方丝绸Z路文化论》,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李保伦在《五尺道曲靖段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