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渎职犯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探析

关于渎职犯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探析

ID:46386356

大小:6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关于渎职犯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探析_第1页
关于渎职犯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探析_第2页
关于渎职犯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探析_第3页
关于渎职犯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探析_第4页
关于渎职犯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渎职犯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渎职犯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探析[摘要]渎职犯罪作为结果犯,根据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是渎职犯罪的立案标准Z—,该标准属于非物质性损害后果,是个弹性概念,自身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可操作性较差,司法实践中在适用时尺度不一,认定不便,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与职务犯罪的斗争。笔者结合基层检察机关以此标准所办理的渎职犯罪案件,就如何界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进行探析。[关键词]滥用职权;恶劣社会影响;非物质损失一、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概念及表现形式按照通常的解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是

2、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严重损害国家机关的形象,引起群众不满,影响了一定地区社会的稳定等等,至于什么情况属于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具体把握。渎职犯罪属于结果犯,根据通说,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是指犯罪行为对某罪直接客体造成的危害。①从结果性质分,危害结果包括物质性结果和非物质性结果两大类。所谓物质性结果是指现彖形态表现为物质变化的危害结果。对于物质性危害结果,是可以直接感知,可以数宁进行统计测量的。②如《滥用职权罪立案标准》第1项至第3项规定的:造成人身的伤害、死亡,个人、法人、公共财产的经

3、济损失,公司、企业的亏损、破产等等;所谓非物质性结果是指现象形态表现为非物质性变化的危害结果。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即属于该类范畴。损害结果的不可计算性、损害后果的被认知性、损害后果能否显现受多种因素干扰、损害后果具有相对的区域范围性、损害后果表现形式具有复杂多样性。具体关于“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表现形式主要以下几种:(一)渎职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出现较大规模的群体性的上访申件、导致流血冲突、致使一定范围内群众的生活起居受到重大影响等事件,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表现形式之一,这较多地发生在诸如拆迁等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敏感问题方面。(二

4、)渎职行为经媒体广泛报道引起了群众的关注这是实践中检察机关认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主要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标志。当前传媒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触角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大众的社会观念和行为。通过传媒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对滥用职权行为的宣传报道,会产生较强烈的社会反响,渎职犯罪分子的不良形象得以广泛传播,从某一地区扩展到全国,甚至波及海外,使大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其公职行为的信赖指数下降。(三)其他影响国家机关的正常职能活动情形当事人釆取其他极端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散发传单、聚众闹事等。通过这些手段渎职行为的影响必然扩大,自然也就产生了恶劣的

5、“社会影响”。有的案件的社会影响属于潜在危害,并没有引起群众不满,没有导致不稳定事件,同时也没有影响到社会稳定,而实质上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的隐患。二、关于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在司法实践屮,非物质损失的结果不易认定,因为其表现形式不具备物质性结果那样的单纯性、直观性和可计量性,需要通过对群众心理、社会舆论、社会秩序等社会因素的综合考察才能得出结论。(-)滥用职权罪所侵害的客体,看案件本身是否能够引发恶劣的社会影响渎职行为侵犯的法益是国家机关公务的合法、公正、有效执行以及国民对此的信赖,同时也包括国民的个人法益如经济利益。实践中,恶劣的社会影响

6、分为己经显现和尚未显现两种情况。显现的恶劣社会影响,较易认定,如在一定区域内引起社会不稳定等。但实践中这些本应显现的恶劣社会影响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显现或者未能及时显现。有无社会影响,关键要看案件本身是否能够引发这种社会危害性,只要能够引发恶劣社会影响,即使没有引发,潜在的危害也是客观存在的,况且没有引发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公权力控制的结果,有的是因为渎职行为被国家机关及时纠正所致,但这些都是因公权力的介入,使恶劣影响脱离了公众的视线或是得到了有效控制。(二)现实屮媒体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屮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承认这一前提,就意味着承认

7、媒体可以左右某一渎职行为是否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在将“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作为立案标准的情况下,媒体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左右某一人的渎职行为是否进入立案调查程序、审判程序。这个结论显然难以让人接受,因为它不仅有违司法独立原则,而且也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基本的法律原则。(三)应防止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泛化的现象恶劣社会影响由于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和难以直观把握特点,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时,需耍发挥司法官员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司法官员采取审慎的态度,既要秉持法律公平正义的原则,又要考虑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因为证据的难以收集和确认,遇到恶劣社会影响认定棘

8、手时就不予立案,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难免有放纵犯罪之嫌。但如果对犯罪影响恶劣程度的判定标准降低,稍冇不安定因素就动辄立案,就会扩大打击面,不仅不符合罪刑相当的原则,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