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新世紀教育的戰略主題

以人為本――新世紀教育的戰略主題

ID:46368788

大小:6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以人為本――新世紀教育的戰略主題_第1页
以人為本――新世紀教育的戰略主題_第2页
以人為本――新世紀教育的戰略主題_第3页
以人為本――新世紀教育的戰略主題_第4页
以人為本――新世紀教育的戰略主題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人為本――新世紀教育的戰略主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人為本一一新世紀教育的戰略主題[摘要]《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今後10年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是「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這是因為“以人為本”不僅是中國當代教育思想的重大革命,而且是教育本性的回歸;它不但是重視人的人格價值,而且還註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潛能,更註重促進學生的和諧、持續發展[關鍵詞]以人為本新世紀教育改革戰略主題《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今後10年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是:“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這是在世界科技教育激烈競爭的大背景下,進一步深刻總結我國教育

2、的歷史教訓和20世紀末新世紀初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經驗之後,提出的近期10年教育的奮鬥目標o1999年我國國務院做出瞭《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2000年教育部頒佈瞭《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於是在中國開始瞭一場深刻而全面的教育革命,即由''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在新世紀的中國已經成為人們不爭的共識「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就是著眼於人的發展,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不僅是近期10年,而且將成為今後一個世紀,甚至是我國教育的永遠主題以人為本”是中國當代教育思想的重大革命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其教育思想發生過三次變革:一次是文

3、革前仃年,那時人民剛剛解放,面臨的是在舊中國的廢墟上建立新政權、建設新傢園的艱巨任務,所以當時的教育思想是“以社會為本”。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教育為當時的社會培養瞭一大批急需的人才。然而這種教育的短視行為隻重視教育的社會需要,而忽視瞭受教育者的個人需求第二次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結束瞭10年動亂,為瞭糾正一度輕視和踐踏知識的傾向,提出“以知識為本”的教育思想,這對十年所造成的知識匱乏和荒蕪起瞭很大的補救作用。但在加強知識教學的同時,使教育走向極端化,單純知識教學導致瞭應試教育的產生。應試教

4、育的痼疾,造成學校教學重機械理性的傳授,而忽視瞭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種教育思想,與17年“以社會為本”的教育思想一樣,忽視瞭受教育者個人的發展第三次是20世紀90年代末,為瞭適應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特別是科技教育的競爭,為瞭革除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形成的弊端,國傢提岀“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這種思想把發展人、完善人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為學生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礎。”這種思想要求教育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能力,發展他們的個性,使學生通過學校教育學會學習、學會工作、學會生活、學會自我發展。這是中國當代教育思想

5、的一次歷史性重大變革“以人為本”就是強調教育本性的回歸早在古希臘,哲學傢亞裡士多德就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發展人的理性。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教育傢維多利諾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和諧的發展。17世紀捷克教育傢誇美紐斯認為“教育在發展個人18世紀瑞士教育傢裴斯泰洛奇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發展人的一切天賦力量和能力。19世紀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裡指出「未來的人是自由發展的人,未來社會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將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從亞裡士多德到馬克思都認為:人的自由發展是教育的根本職能。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受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影響,我們的教

6、育思想總是不能準確的定位。當人類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人受世界發達國傢教育的啟迪,開始認識到,無論是“社會本位”,還是“知識本位”,都是教育的短視行為,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已經成瞭中國綜合國力發展的桎梏。於是,1993年黨中央國務院頒佈瞭《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1999年國傢又頒佈瞭《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素質教育要以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從此,教育的本性在我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又把“以人為本”

7、作為今後10年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明確提出,進一步反映瞭黨和政府對教育本性的正確認識“以人為本”就是重視人的人格價值人的價值包括人格價值和人生價值兩個方面的內涵。人格價值是指人自身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權利、地位和尊嚴。人生價值是指人為社會所創造的價值,也就是人給社會所作的貢獻。以前,無論是教育的“社會本位”,還是“知識本位”,都隻重視瞭人的人生價值而忽視瞭人的人格價值。按照教育心理學的觀點,隻有使人的人格價值得以發展,才能促進和提高人的人生價值。如果人的人格價值受到遏制,人生價值就會受到影響。事實上,當一個人失去瞭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權利,失去瞭自身的地

8、位和尊嚴,就談不上為他人為社會作貢獻。在學校教育中,如果學生長期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