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舒適度氣象指數研究

人體舒適度氣象指數研究

ID:46361150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人體舒適度氣象指數研究_第1页
人體舒適度氣象指數研究_第2页
人體舒適度氣象指數研究_第3页
人體舒適度氣象指數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體舒適度氣象指數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In人體舒適度氣象指數研究III[提要]人體舒適度指數是為瞭從氣象角度來評價在不同氣候條件下人的舒適感,根據人類機體與大氣環境之間的熱交換而制定的生物氣象指標。一般而言,氣溫、相對濕度、風速三個氣象要素對人體感覺影響最大。舒適度預報可幫助人們對大氣環境有所瞭解,對人們及時采取措施,預防疾病發生,減少因情緒而造成的工作、生活決策失誤等具有積極意義[關鍵詞]人體舒適度氣象指數研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大氣環境問題日益關註,對環境舒適狀況的預知需求越來越強烈。人體舒適度是一個評價不同氣候環境下人體舒適感

2、的名詞,與空氣溫度、濕度、風速、日輻射等有關。現在國內外有多種表示大氣舒適度狀況的方法。本文將建立人體舒適度氣象指數預報,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推動專業氣象服務的進一步發展,開拓新的服務領域1•人體舒適度舒適度是一類生物氣象學指標或群體性感覺指標,它是以氣象環境及其變化為因子,以人體生理過程和主觀感覺為主要依據和研究對象,分析和研究外界環境及其變化對人體產生的影響舒適與否是一種感覺和狀態,具有主觀和客觀雙重特性和標準。從感覺的角度來講,舒適度是人的主觀認知和感受,標準因人而異,具有較強的主觀性

3、;從生理學角度分析,舒適度是人體機能在一定環境條件下保持正常運轉時的一種狀態,伴隨著一系列的生物物理和化學過程。舒適和不適所伴隨的生物過程是客觀存在的,並以一定的生物指標活生物過程特征為判別標準,所以舒適度具有客觀性,可以定為一種指標加以延伸運用2•舒適度的影響因子在自然環境中,影響人體舒適度的主要因子是氣象因素,包括溫度、濕度、風、太陽輻射和氣壓等氣象要素2.1氣溫與舒適度氣溫是影響人體舒適度最主要的氣象要素之一,氣溫對人體舒適度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人體對環境產生冷或熱的感覺,即溫度舒適度。正常人體溫度

4、約為37°C,皮膚表面約為32°C,生命極限溫度為429。當環境溫度高於人體皮膚溫度時,不利於人體熱量散失,因而有熱的感覺。溫度越高,熱的感覺就越明顯;當環境溫度低於人體皮膚溫度時,有利於人體熱量散失,因而會有冷的感覺。溫度越低,冷的感覺就越明顯2.2空氣濕度與舒適度空氣濕度主要作用於人的皮膚和呼吸系統,對舒適感的影響與氣溫有很大關系。氣溫適宜時,人們對濕度的變化更容易適應。而極端溫度和極端濕度條件下,往往加劇由於氣溫和濕度引起的不舒適感。當濕度很大時,人們對高溫和低溫環境的耐受能力或不適感覺指標明顯

5、下降;當濕度很小時,高溫和低溫都能加劇幹燥的不適程度和影響2.3風和舒適度風力對人體的熱平衡有直接影響。流動的空氣作用於人體皮膚,有利於人體和空氣的熱量交換,增加對流和汗液蒸發,因此熱天時風能帶給人舒適感,冷天則會加劇冷不舒適感2.4太陽輻射與舒適度太陽輻射主要作用於皮膚和視覺感受器。太陽紅外輻射,在寒冷季節能給人以溫暖的舒適感,但在炎熱的季節使人感覺灼熱難耐。太陽輻射還能通過視覺器官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充足的陽光刺激,使神經系統保持興奮,感覺精神愉快;缺少陽光照射則容易精神抑鬱、萎靡不振、

6、情緒低落2.5能見度與舒適度能見度主要通過視覺感受器影響人的精神系統,導致情緒上的不同感受。良好的能見度,光照充足,視野開闊,使人產生愉快感;不良能見度,使視野受限,光照不足,容易產生壓抑感;長時間駕駛或不良能見度條件下活動,會因視覺疲勞而產生不適感1•人體舒適度氣象指數標準確定人體舒適度指數就是建立在氣象要素預報的基礎上,較好地反映多數人群的感受綜合氣象指標或參數一般而言,氣溫、相對濕度、風速三個氣象要素對人體感覺影響最大,人體舒適度指數就是根據這三項要素而建成的非線性方程人體舒適度計算公式為ssd

7、=(1.818t+18.18)(0.88+0.002f)+(t-32)/(45-t)-3.2v+18.2其中ssd為人體舒適度指數,t為平均氣溫,f為相對濕度,V為風速人體舒適度指數分級2•結語人類機體對外界氣象環境的主觀感覺有別於大氣探測儀器獲取的各種氣象要素結果。本研究人體舒適度指數是從氣象角度來評價在不同氣候條件下人的舒適感,它與較多的氣象要素相關,本文隻是從氣溫、相對濕度、風速三個氣象要素做的方程,因此,人體舒適度計算公式的確定,還需要不斷完善參考文獻:⑴吳兌,鄧雪嬌。環境氣象學與特種氣象預報

8、。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2]城市氣象服務科學研討會學術論文集。北京:2001.⑶張書餘。城市環境氣象預報技術。北京:氣象出版社,20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