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坏疸性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坏疸性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坏疸性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采集2003年10月——2010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医的坏疸性带状疱疹4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坏疸性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关键词】坏疸性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疗效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59-01带状疱疹是皮肤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坏疸性带状疱疹在临床上则较为少见,因其在年老体弱中发病率较高,症状较重,若治疗不及时,极易遗留
2、有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治疗及时病情较轻的也得年余,如治疗不当可能累计数年,使患者长期忍受痛苦折磨,寝食难安,另外治疗费用较高,更使患者难以承受•真是一人得病,全家受累,故因尽早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作者自2003年10月——2010年8月在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22例坏疸性带状疱疹,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摘录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组22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其中2例为乳腺癌术后(化疗期)。女性16例,男性6例,最小53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为68.2岁。其中50-60岁占5例(22.7%),60-70岁占10例(45.5%),70-80岁6例(27.3%),80岁以上1例
3、(4.5%)。皮损均发生在单侧,其中分布于腰部12例(54.5%),头颈部4例(18.2%),颈背部2例(9.1%),上肢3例(13.6%),外阴1例(4.5%),病程6-15天不等,平均10.5天,临床表现均为沿神经分布的暗红斑上簇集的水疱、血痂、溃疡及坏死,伴发剧烈疼痛(舌质暗红,舌苔白,脉细涩)。15例患者在就诊前均为接受过任何治疗,7例在当地医院曾给予对症治疗,但病情未得到控制,反而继续加重。对照组根据患者意图采用西药治疗,具有随机性。2治疗方法观察组中药煎剂:板蓝根30g,大青叶30g,鱼腥草30g,黄连10g,虎杖15g,生黄英30g,续断30g,枸杞子15g,紫草15g,
4、骨碎补20g,龙葵20g,元胡15g,山茱萸20g,甘草10g,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西药:口服阿昔洛韦片,每次0.2g,每日5次,双氯芬酸片,每次25mg,每日3次,西咪替丁0.2g,每日3次,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lOO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配合使用京万红软膏,外用,每日2次,疗程两周,用药后第7天及第14天各随访1次。对照组西药疗法:口服阿昔洛韦片,每次0.2g,每日5次,双氯芬酸片,每次25mg,每日3次,西咪替丁0.2g,每日3次,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lOO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配合使用京万红软膏,外用,每日2次
5、,疗程两周。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痊愈:疱疹干涸结痂,坏死愈合,茄痕形成,疼痛消失。显效:疱疹干涸及坏死面愈合达7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有效:疱疹干涸达30以上,坏死面有新的肉芽组织生成,疼痛减轻。无效:治疗一周后,疼痛无明显缓解或加重,坏死面继续扩展。3.2治疗结果观察组:疼痛减轻出现最早时间1-3天,平均为1.5天,血疱吸收,坏死面结痂时间为3-7天,平均为4.5天,坏死面愈合,瘢痕形成8-14天,平均为10.2天;其中治愈16例(72.7%),显效4例(18.2%),有效2例(9.1%)。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结束后经一至两个月后复诊,未见有带状疱疹疼痛发生
6、。对照组:疼痛减轻出现最早时间3-5天,平均为2.5天,血疱吸收,坏死面结痂时间为5-9天,平均为5.5天,坏死面愈合,瘢痕形成10-16天,平均为12.2天;其中治愈12例(60%),显效3例(15%),有效2例(10%),无效3例(15%)o治疗结束后经一至两个月后复诊,有1例复发。其有效率为85%O4讨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初次或原发感染为水痘,常见于儿童,再次感染为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带状疱疹累及局部神经节和后跟以及相应神经节段内的皮肤,故产生神经痛及节段性的、群集的水疱疹,严重者伴有血疱,坏死,造成失明、脑膜炎、运动性麻痹及其他内脏损害。坏疸性带状疱疹多见
7、于年老体弱或患恶性肿瘤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表现为局部溃烂坏死及所属淋巴结肿大,病程较长,愈后局部皮肤多遗留有瘢痕,疼痛贯穿病程始终,且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皮损完全消退后,易发生带状疱疹后疼痛,此种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之久,难以愈合。中医称为'‘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中医认为此病多为肝经火旺,脾虚互结,阻于经络,气血瘀阻不通而成,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水行气,扶正祛邪为主,以达到抗病毒,抗神经炎,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