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

五运六气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

ID:46326712

大小:7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2

五运六气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_第1页
五运六气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_第2页
五运六气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_第3页
五运六气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_第4页
五运六气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运六气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五运六气六经辨证在儿科临床中的运用广州市天河区妇幼保健院(510610)吕英摘要:中医学的内涵是以黄帝内经为宗旨,六经辩证为大法,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祖先对自然、宇宙、生命、疾病的一种认识方法。黄帝内经中运气学内容更是指导临床使用医圣仲景六经辩证的基础,本人认为五运六气是体,六经辩证是用,二者是体用关系,不明体,用怎能灵活体现,尤其在儿科,错误地理解小儿为"纯阳''之体,视姜桂附如天敌,故临床使用的医者少之又少。本人在二十余年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渐悟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五运六气,六经辩证,十二经脉和脏腑学说是可以用一根线贯穿前后的,故在临床中大胆用仲景方约

2、治疗儿科疑难重病,现交流如下:一、五运六气内经里的运气学主要本天文气象而建立,也就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昼参H影,夜考极星,观察R,月,星的运行规律而总结出來的,故五运六气为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并指明阴阳五行的运行方法是以五运配十天干,推算年岁运,六气配十二地支推算年岁气。(十天干从地面环境立法,十二地支从天空星体立法,干支和合则表示气运活动的复杂情况)因为《内经》是盖天派观点,是人站在天内,即站在地平线上观测天象,所以它只能看地平以上的半面,对地平以下的半面则正立而待之,等下半面转到地平以上再观察,所以它的方法是面南而命其位以昼参影,面北而命其位以夜考极星,盖天家通

3、过以上仰观俯察后,提出了天圆地方学说,天如覆釜,地如平盘,是一种“以静测动”以观察天象的方法。甲子是一种特殊的数,并无神秘观念,天干纪天,地支纪地,甲子是象数兼赅的,言数可以见象,言象可以计数,天干10字,地支12字,均象实物,可为统一H月星辰律历数之符号。从地面立法(东、南、西、北、中五方)以测天,而且天干十数,可演奇偶和生成数,甲丙戊庚壬为奇数表天阳,乙丁己辛癸为偶数表地阴。并以甲乙丙丁戊表示生数,己庚辛壬癸表成数。所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只用五和六为基数。正是盖天家半数计数方法,且用天干以配合五行,但十干配五行有两种体系,一是按生成数顺序,则为甲乙属木,内丁属火,戊已属土

4、,庚辛属金,壬癸属水。一是按化合规律的奇偶数顺序,则为土主甲已,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十二地支半数为六,用以配合三阴三阳,名曰六元或是六经,子午少阴,丑未太阴,寅申少阳,卯酉阳明,辰戌太阳,巳亥厥阴。H月星等的运行自然会产生气化活动,H月星运行的方位不同,便形成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六经则本太阳出入地面所形成的六条法线,这六条法线是恒常不变的,天之阳气多时(太阳,)地面多寒,阳气极盛阶段邙H明),地面为多燥气流行,最小阳气时(少阳),地面多火气流行,同理,阴气多时(太阴),多湿流行,阴气少时(少阴),多热气流行,阴气趋于最衰阶段(厥阴),多风气流行,故《素问

5、•六微旨大论篇》S:“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中见少阴;阳明之上,燥气主Z,屮见太阴;少阳Z上,火气主Z,屮见厥阴;太阴Z上,湿气主之,中见阳明;少阴之上,热气主之,中见太阳;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中见少阳。”根据人的出生年月日推算运气,以阳历为准:每年的1月21日至3月21日为初之气;3月21日至5月21日为二之气;5月21日至7月22H为三之气;7月22H至9月22日为四之气;9月22H至11月22日为五之气;11月22日至下一年的1月21为六之气。根据出生年的干支分析,则十天干定岁运,阳干代表太过,阴干代表不足。十二地支定司天(在三Z气)和在泉(在六Z气)。出生月口定主气,

6、通过司天或在泉推导客气,这样依据人的出生气立推算五运六气进而分析每个个体的体质情况。内经三阴三阳排列顺序有三种:1、代表阴阳消长变化:少阳一阳明一太阳一厥阴一少阴一太阴。2、代表四季之候变化:厥阴一少阴一少阳一太阴一阳明一太阳。3、阐明自然界和人体Z间气化活动和规律:太阳一阳明一少阳一太阴一少阴一厥阴(伤寒论的顺序即是如此)。因脏腑经络是六经气化活动的场所。六经气化活动有表里,升降离合之分,脏腑的三阳之外气化从下而上,三阴之内气化从内而外,合则阴阳配偶,离则各异共用,故其活动形式,升已而降,降已而升。经络:包括营卫气血在此经隧中的活动,经络本身之功能称为经气,在经络中运行的

7、营卫气血之功能称为脉气。六经既包含经气,也包含脉气。人体处于六经气化活动的常态则无病,有常必有变,阳过动则其气外露而害生,阴过静则共用不彰而弊岀,导致阴阳失衡,《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若能如此理解确实是大道至简至易。但在临床中关键要理解营卫气血皆出自中焦,由水谷之气的精微所化生,通过手足太阴即上归于肺,肺朝百脉的的作用和脾主运化输布全身,内荣五脏,外濡肢体。六经辨证中三阴统于太阴就是源于此理。故对三阴疾病临证时到底立足于哪条经才是治疗的捷径是考验一个医生水平高低的祛码,尤其是急危重病和疑难杂症,治疗思路的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