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阴阳辨证的临床运用

临床医学论文阴阳辨证的临床运用

ID:46323103

大小: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临床医学论文阴阳辨证的临床运用_第1页
临床医学论文阴阳辨证的临床运用_第2页
临床医学论文阴阳辨证的临床运用_第3页
临床医学论文阴阳辨证的临床运用_第4页
临床医学论文阴阳辨证的临床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论文阴阳辨证的临床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阴阳辨证的临床运用【关键词】阴阳学说理论思考临床运用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朴索的辨证法思想。早在战国时代,阴阳学说就被中医吸收、运用和发展,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中医临床上,它仍然有效地指导着我们的养生保健和疾病诊治工作。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辨证作为八纲辨证的总纲,它告诉我们,不管病证怎样复杂,总可以将其大体上分为阴阳两类。简明扼要,纲举目张,体现了中医整体思维的特点°一般说来,在疾病过程中,如果人体阳气旺盛,必然奋起抗邪而呈现为表证、热证、实证,预后

2、较好,统称为阳证;若素体阳衰不能抗邪,则容易表现为里、虚、寒证,预后较差,属于阴证。邪正斗争、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矛盾。所以,辨识疾病过程中人体阴阳的盛衰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虚实寒热,理应成为我们观察和认识病证的耍点。以下笔者结合现代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探讨一下阴阳学说的运用思路与方法,以期对初学者有所帮助。病案一(《任应秋医案集》):男,56岁,农民,19751106就诊。先患头晕,继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白晦暗,口角流涎,左半身瘫痪,四肢不温,口眼歪斜。经医院检查,诊断为脑出血(内囊出血),采用西医方法救治未见好转而约中医会诊。患者呈半昏迷状态,脉

3、浮细而弦,舌淡苔薄。证属元阳虚损,盛阴闭阻心窍所致。先用辛温开窍法,以细辛3g煎汤化开苏合香九3g,灌服。3h内灌两次,下午15时左右逐渐苏醒,并有饥饿感。随即予豬苍至阳汤,重用川附片9g,红花6g,以其阳虚诸证颇著,而又偏于左半身也。连续服用本方11剂,约两星期左右基本恢复正常,惟行动时左侧尙有沉滞感而已。豬苍至阳汤主治中风阳虚证,其方药为:酒制豬苍草30g,黄罠9g,天南星6g,白附子6g,川附片6g,川苟3g,红花3g,细辛1.5g,防风6g,牛膝6g,僵蚕3g,苏木6g°病案二(《任应秋医案集》):男,50岁,中学教师,初诊日期19730204。20d前一觉醒来,

4、想翻动身体,即觉手足不灵活,勉强从右侧翻到左侧,可是再想翻回来就不行了,旋即口角歪斜,说话费劲,发音不清,舌头运动不自然,手足左侧正常,右侧呈迟缓性瘫痪,经某医院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住院15d,疗效不显,曬其服中药治疗。诊得脉弦细而数,舌质红,苔薄少津,胸闷心烦,咽干思饮,小使色深。证属阴虚热亢,内风喑动,经脉血滞所致。遂予稀苍至阴汤,减当归为3g,去黄柏,加连翘、梔子、花粉各9g。服3剂,烦热退,语言清,口角歪斜也有改善,是心经之热已退,而经脉滞热未消。复于方屮去连翘、梔子,加橘络6g,广地龙3「连进14剂,瘫痪恢复,手足运动正常。惟舌质尙红,脉弦细,阴虚尙待继续滋养,改

5、用六味地黄九加知母12g,连服10剂,完全康复。豬釜至阴汤主治中风阴虚证,其方药为:制豬釜30g,干地黄9g,盐知母12g»当归9g,枸杞了9g,炒赤芍12g»龟版6g,牛膝6g,干菊花9g,郁金9g,丹参9g,黄柏3g。从这两则案例可以看出,任老施治中风,不落中脏腑、中经络之俗套,独辟蹊径,从阴阳盛衰入手加以调理均获佳效。一般说来,凡中风阴虚证,除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一般特点夕、,多见头晕耳鸣、目眩少寐,时或抽搐,面赤身热、烦躁不宁,甚至突然昏迷、语言失利、尿闭便秘等,任老治以稀苍至阴汤;阳虚证,除中风的一般特点外,每见皮肤麻木、言语失利,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日合口

6、张、汗出肢凉、呼吸微弱,常给予稀苍至阳汤。疾病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不论正气还是邪气,均有阴阳之分,故邪正斗争每可引起阴阳失调而出现寒热变化。阴盛或阳衰则寒,阳亢或阴亏则热。虚寒、虚热、实寒、实热是临床常见的四种基本病证类型。但临床实践告诉我们,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虽然我们可以从总的方面将其槪括为阴阳两类,但具体到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则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病案三(《吴佩衡医案》):42岁。肾气素亏,于返家途中时値阴雨,感冒风寒而病,身热恶寒,头痛身痛,沉迷嗜睡(即少阳病但欲寐之病情),兼见口渴喜热饮不多,脉沉细而兼紧象。舌苔白滑,质青紫。辨证:风寒

7、乘虚直入少阴,阻塞真阳运行之机。治法:温经解表,扶正除邪。方药:黑附片30g(先煎2〜3h),麻黄10g(先煮数沸去沫),北细辛6g,桂尖13g。次日,服上方1剂即汗,身热已退,惟觉头晕咳嗽,神怯。邪虽解,肺寒尙未除,阳气尙虚,以四逆合二陈加细辛、五味子,扶阳温寒主之。黑附片50g(先煎2〜3h),干姜26g,甘草10g,广陈皮10g,法半夏13g,茯苓13g,北细辛4g,五味子2g。1剂进,咳嗽立止,食量增加,精神恢复,病情痊愈。这是一个表里同病、虚实并见的复杂病例。《伤寒论》中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