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22632
大小: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38例气管插管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大学毕业论文38例气管插管的护理2014年6月25日38例气管插管的护理【关键词】气管插管护理气管插管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必不可少的方法z—,而气道的管理又是机械通气护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细致的观察和糟心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我科收治气管插管患者38例,在保持气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充分供氧、纠正二氧化碳蓄积以及对危重患者呼吸循环的抢救、复苏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我科38例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1〜90岁,气管插管留置吋间2〜40天,气管切开3例。急性屮毒患者12例,脑出血患者9例,呼吸心
2、跳骤停患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通气时间为1〜14天。结果治愈28例,死广10例。2护理体会2」严格无菌操作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正常呼吸的生理性保护功能,加之危重病人抵抗力下降,无疑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更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法",戴口罩,一次性吸痰管要每次更换,防止医源性肺部感染。2.2气管导管的固定昏迷程度轻或意识清楚的病人,因经口气管插管的耐受性差,经常会竭力将导管吐岀。若导管固定不好,既会因导管的上下移动而滑出,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也会因导管的活动导致与气管粘膜的摩擦增加而损伤
3、粘膜。我们在同定导管时除常规用胶布交叉固定外,还加用寸带固定,寸带松紧度以容一指即可。如病人的耐受性极差,可遵医嘱应用镇静剂,并适当约束病人。更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2.3气道的湿化和温化机械通气时通气量的增加,将导致气管、支气管粘膜水分的过度丢失,若不对吸入气体进行湿化和温化,将导致粘膜干燥、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进而可能导致气道阻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建立人工气道后给予科学、冇效的湿化和温化极为重要。湿化液选用蒸憾水或灭菌注射用水,湿化的方法有两种:①持续气管内滴注湿化:用输液泵将湿化液以静脉输液的方法排气后,剪掉针头,头皮针软管插
4、入气管套管内5cm后固定,以3〜4滴/min或8〜12ml/h的速度持续气管内滴入,注入量为200〜220ml/do②超声雾化吸入法:于呼吸机湿化器中加入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片酶4000U(视病情而定),利用射流原理形成直径为2〜10mm的雾滴,随呼吸进入小气道稀释痰液,预防感染,2次/d,每次30mino湿化液的温度应保持在32°C〜37°C,不能低于20°C,也不能高于40°C,如果低丁20°C可引起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气道过敏者还会引起应激性反应诱发哮喘,高于40°C可造成支气管枯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而且可能会灼伤局部粘膜,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也应控制在95%〜
5、100%。2.4气囊管理机械通气病人应首选低压高容量气囊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过细致气管漏气、气囊漏气,可触发低通气量报警,故选择导管型号要适宜,并检查气囊是否漏气;气囊充气要缓慢,充气量为5〜10ml,最好在气囊测压表的监测(充气量)下,根据病人的循环情况及气囊充气时间,适当调整气囊充气量,尤其对低血压或休克病人则应相应减少气囊压力,以保证局部组织血供。气囊应每隔6〜8h放气一次,毎次约5min,以解除局部粘膜压力,避免气管粘膜长时间受压引起溃疡或坏死。放气前先吸净气道内、口鼻腔、咽喉部的分泌物,预防分泌物误入气道导致病人剧烈呛咳、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2.5及时清除痰液,保持气道通畅2.
6、5.1协助排痰机械通气患者每1〜2h翻身1次,侧卧90。有困难者,可以从仰卧-左侧卧45。一>仰卧一>右侧卧45。-交替翻身,用软垫维持体位,同时利用手腕的力量,手掌面呈杯状叩拍患者背部两肺处,门下而上,白边缘到中央,使痰液松动,容易排出。神志清醒且冇咳嗽能力的气管切开患者在翻身叩背后脱开呼吸机,注入2〜3ml雾化液,指导患者咳出痰液。2.5.2吸痰临床观察发现,频繁吸痰易谋伤气管,不必要的刺激反而使分泌物增多,因此,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吸痰指征,如患者出现咳嗽冇痰、呼吸不畅、血氧饱和度下降、痰鸣音、听诊肺部有罗咅、呼吸机压力升高或潮气量下降等指征吋,即应给予及时吸痰。吸痰时注意以下儿
7、点:①吸痰管最好选用多侧孔透明硅胶管,内径约0.3〜0.5cm,长度30cm以上。②吸痰前后给予预充氧,即吸痰前后各给予5min纯氧吸入,可预防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吸痰时先吸净II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后,更换另一吸痰管再抽吸气管深部的痰液,吸痰吋间不口J过长,一般不超过15s/次,两次吸引间隔吋间为1〜3min,以免加重患者缺氧和引起颅内压升高。吸痰动作宜轻柔,负压不超过-6.65kPa,以免损伤气道粘膜,吸痰管和吸痰用生理盐水每次更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