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2

【精品】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2

ID:46310589

大小:8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2_第1页
【精品】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2_第2页
【精品】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2_第3页
【精品】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2_第4页
【精品】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2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作者:吴传英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它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教会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满足生命生存的需求。第二,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谋求发展,因此,发展是生命意义的标志。生命价值教育就是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珍惜和敬畏生命,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第三,死亡教育。

2、死亡教育是介绍死亡知识,让学生了解死亡是怎么一冋事,死亡对亲人、朋友的伤害,使学生对各种与死亡相关的打击、挫折、损失有所准备,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生命教育的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死亡教育,生死教育,主要关注吸莓爱滋病自杀暴力等西方社会问题。1968年美国的学考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美国加州创建了“阿南达村”,以及阿南达学校,开始实践他的生命教育思想。1979年澳大利亚在悉尼成立了“生命教育屮心”,具宗旨是防止“药物滥用,暴力与爱滋病”。这是西方最早使用生命教育概念

3、的机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正式的国际性机构,是联合国“非政府组织”中的一员。1996年前后,我国台湾地区屡次发生暴力与杀事件,引起了台湾当局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香港也极大关注生命教育问题。我国一些学者在传统人生观教育的基础上,也提出一些生命教育的新见解,生命教育在祖国大陆呼Z欲出。下面从生命教育的依据、内容和途径来阐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1.生命教育有其深刻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1)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历史依据(1)国外生命教育的借鉴美国的生命教育最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

4、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如何应对生活屮的死亡,珍惜生命避免自杀。口前美国的生命教育已基本普及①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三分。报上曾经报导过这样的事例:美国某小学发生火灾,许多孩子从火海中逃出来,但老师发现少了两名学生,于是命令所有的孩子到火场外去寻找他们,但一位来自中国的学生却认为,他们俩一定在火海中还没有出来,于是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去救那两个小朋友。结果我们的“小英雄”牺牲了,而他要救的那两个美国学生早已顺利逃生。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有着我们广泛歌颂和宣传的小英

5、雄赖宁同样举动的“真正”的英雄,不但没有得到任何表扬和赞誉,相反,校方因没有教会中国学生如何逃生而受到地方当局的严厉处罚。美国人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勿庸置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的经验。美国的一些高校在进行人生规划与人生教育时,曾要求学生给自己写“墓志铭”,从感知死亡到不虚度人生。20世纪60年代,死亡教育在美国大学学院开始系统地并有计划地①杨月.我国生命教育面面观,中国教师,2005⑵第12-15页推广,而到了“1974年,全美大学学院设有'死亡与死广过程’等课的已达16

6、5所;屮学程度以上的有关死亡教育的课程已达1100所以上〃.①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内容。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西方国家也陆陆续续地开始关注死亡教育,如H本北海道的寒冷教育、北欧的孤独教育等。其它国家也正在努力。在英国小学的课堂上,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护士对小学生讲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摸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死亡等情形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德国的善良教育也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的中小学注重从小培育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她主耍内容有:(1)

7、爱护动植物;(2)同情弱者,宽以待人,在为人处世中,将心④匕心;(3)唾弃暴力。对有暴力镜头的影视节H,严加控制并注重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在国外,安全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实用,如日木有一项训练叫“人工心肺复苏”,要求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必须过关,而在我国,学生发生意外,往往手足无措。(2)我国生命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启示在我国人陆,生命教育儿乎才刚刚起步。这主更是因为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以至于在传统文化中,我们把“人”仅仅看成是封建等级体系中的各个群体,如皇帝与臣民,而不是有着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人,这种状

8、况使我们会为了集体的利益义无返顾地去牺牲个人的利益,包括生命。反映到教育上,传统文化对生命的漠视促使传统教育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教育者则被看成是传授知识的“中转器”,这种情形导致“应试教育”的产生。在“应试教育”中,对生命的漠视被发挥到了极至。结果导致了许多青少年普遍表现出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很多青少年既不尊重口己的生命,也不关心他人的生命。在我国,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台湾比大陆起步早。20世纪90年代初,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已经出现于台湾某些人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