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从“自然的人化”浅谈李泽厚的实践美学观

【精品】从“自然的人化”浅谈李泽厚的实践美学观

ID:46309291

大小:6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从“自然的人化”浅谈李泽厚的实践美学观_第1页
【精品】从“自然的人化”浅谈李泽厚的实践美学观_第2页
【精品】从“自然的人化”浅谈李泽厚的实践美学观_第3页
【精品】从“自然的人化”浅谈李泽厚的实践美学观_第4页
【精品】从“自然的人化”浅谈李泽厚的实践美学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从“自然的人化”浅谈李泽厚的实践美学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自然的人化”浅谈李泽厚的实践美学观【摘要】本文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对李泽厚先生的《美学四讲》发表了自己的一点感受,初步感受到李泽厚先生实践美学理论的博大精深,李泽厚先生从哲学的高度,从人性、人本质的高度解释人类审美价值的内涵及其根源,极力强调文化对于审美观念文化的前提性规定意义,这正是他实践美学的学术特点。【关键词】实践美学;李泽厚【中图分类号】g648.6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016-02《美学四讲》是李泽厚先生全面、系统地论述其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此书中,李

2、泽厚先生从“自然的人化”观念出发,建立了一个机构严密、气魄恢弘的实践美学理论,开启了中国现代美学思潮中的“实践美学”热。一、“自然人化”的提出及其内涵《美学四讲》在上世纪80年代末才发表,但此前,李泽厚先生早已发表了许多关于实践美学理论的论文,具有代表性的有50年代的《论美感、美和艺术》、60年代的《美学三提议》、70年代的《批判哲学的批判》等。《美学四讲》主要通过“积淀”、“文化心理结构”、“建立新感性”等理论阐释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并建立了作者本人的文化本体论哲学思想,成为国内实践美学派的奠基人

3、之一。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史手稿》是李泽厚先生“自然的人化”理论的主耍资源。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屮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一—尽管以异化的形式一一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李泽厚先生采用了其中“自然的人化”、“实践”等观点,提岀用“自然的人化”说明美和美感的根源和本质,用实践的关联来界定美和美感。那么什么是自然的人化?李泽厚先生把它分成两类:狭义的自然人化和广义的自然人化。狭义的自然人化是指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广义的自然人

4、化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李泽厚先生认为“自然的人化”不能仅仅从狭义上去理解,不能仅仅看作是经过劳动改造了的对象,而应该站在一种广阔的历史视野上来理解。狭义的“自然的人化”是广义的“自然人化”的基础(不一定是直接的基础),是使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改变的根本原因。如人培养的花草等等,也确乎是美,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要也越能欣赏狂风暴雨、沙漠绿洲等没有改造的自然,也越要能欣赏比如此处云南石林这样的杂论五章的奇特美景,人在欣赏这些表面上似乎与人抗

5、争的感性自然形式中,得到一种高昂的美感愉快。在实践中,一方面,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对自然加以冃的性的改造,使自然成为属人的字,这是外在的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人的生理感官也为实践所改造,脱离其动物性,而成为具有社会性的文化感官,这是内在的自然的人化。“前者(外在人化)使客体批界成为美的现实,后者(内在人化)使主体获得审美情感。前者就是美的本质,后者就是美感的本质"。马克思从人的本质、人类整个发展异化中来讲自然的人化,从而提出“美的规律”,因此,李先生认为自然的人化涉及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与自然的历史关系。早在先前

6、,李泽厚先生在《美学论集》中有这么一段话:在自然美的问题上,我觉的得各派美学观暴露得最为鲜明。因为在这里,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似乎很难统一。……不是认为自然无美,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朱光潜),便是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蔡仪)。我当时主要是企图说明这两条路作为哲学都行不通,只有认为自然美的本质仍然来自客观的社会生活、实践,才是正确的道路。(《美学论集》第167-168页)。在《美学三提议》屮,李泽厚先生也指出,自然之所以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就在于它是人化的自然。实践是物质生产、劳动

7、实践,即实实在在的物质活动。那么李泽厚先生是否认为“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是同一个本质呢?在《美学旧作集》中,李泽厚先生说“马克思讲'人化'并不是指赋予自然以人的主观意识,而是指人类的基本的客观实践活动,指通过改造自然赋予自然以社会的人的性质和意义,人化者,通过实践(改造自然)而非通过意识(欣赏自然)去'化'也”。于是李泽厚先生用“人化”来说明有关欣赏等美感的问题。审美感受的形成、审美愉悦的发生正是“客观的自然形式美与实践主体的直觉结构或形式的相互合适、一致、协调”的结果。这样,在《美学四讲》之《美

8、是什么》这一章节中,李泽厚给美下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定义:“就内容言,美是现实以自由形式对时间的肯定,就形式言,美是现实肯定实践的自由形式。”只有实践通过自由的活动使“真”主体化和“善”的对象化,产生了蕴含着对象的自由形式的“美”。二、“积淀说”的提出李先生在第二讲提出并论证了“自然的人化”后,在第四讲《艺术》中又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积淀说”。他用“积淀说”理论来阐释美感中理性与感性的二重性问题,认为“美感就是自然的人化,一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