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08730
大小: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教学论文】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教师职称评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铜仁一中谢国成德育,通常意义上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历史学科是全面推进索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屮学历史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德育方法。通过历史学科的徳育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德性,从而捉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丿力史观,最终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德育现状经过广大小学教师不懈努力,历史学科在以德育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庸讳言,随着历史学科
2、教育功能的逐渐减弱,历史学科日益处在“边缘化”境地,遭遇冷漠和悲情。当前,屮学历史教学屮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淡化德育的问题,制约了历史教育的发展,亟须引起高度重视。主耍表现在下列方面:1、在教学目标上,历史学科考试工具化色彩越来越浓。虽然国家在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对思想政治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设计了美好的愿景,但现实是唯分数论占据了丿力史教育乃至整个屮学教冇的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历史教学的目标呈现唯一性,即是指向高考,分数成了唯一的目标。思想品质、人格德行等德育廿标都被片面追求升学率这座庞人阴影所遮蔽,历史教育本
3、來具有的索质教育特征逐渐淡化。2、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课本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人格养成、情感体验。丿力史教学既耍注重知识的学习,又要关注培养学生道徳情操。在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语焉能详,头头是道,传授知识重点难点突出,学生掌握知识也详细扎实,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历史教学演变成了纯知识点的传授,忽视课木屮的德育因素,这就造成学生死记硕背,机械模仿,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学生变成教师和课本的“传声筒”,缺乏主体参与互动和积极能动思维,学生难以形成丿刃史思维和创新能力。3、在教
4、学评价上,以单一的评价模式评价指标代替全面评价。在一些地区和学校,评价教师就看其高考成绩,评价学生就看其升学成绩,其它方面则忽略不计,甚至可以一•俊遮百±1。这种评价现状,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牺牲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迫使历史教学和学习朝着追求单纯的学业成绩方面发展,导致丿刃史教学和教冇目标的背离,使徳冇渗透与学科知识出现分离,徳育渗透的功能更加弱化。4、在学科性质上,把历史教育变成了政治教育,历史变成了政治史。冇的教师不注意学科特征的区分,课课要渗透,处处在教育,牛搬硬套,牵强附会,使历史教育演化成为政治教育,把历史课上
5、成说教课,刻意把知识德育化,久而久之,渗透变成了说教,教育变成了教条,这完全背离了历史学科的教学宗旨。5、在现实生活中,割裂了历史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系,使德育渗透与现实生活脱节。冇的教师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关着门教书,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照木宣科,使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蜕变为假、大、空的死教条,漠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做人做事的经历感受,导致丿力史教学中徳育渗透的滞后。二、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对策冇学者认为,教育目标是充分发展个人的一切能力和个性,使之成为意识到自己尊严的、有教养的
6、、独立自由的公民。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者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冇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这些观点揭示出了教育的木质特征。历史教育回归其木质,它主要起着承载人文索质教育的功能,通过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人格养成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体现对学生乃至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1、提升历史教师的德育素质。以德育人,是毎一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重要源泉是教师的徳和才,无徳无才
7、的教师是绝对不可能受到爱戴和尊敬的。”可见,在教师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个人的道德索质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树立新时期的育人理念。新的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主耍目标,培养学生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丿力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
8、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突破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而,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心理发展实际,充分体现历史教育的本质特征。第二,完成教师的角色转变。传统的以学科为木位的教学,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