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07085
大小:7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2
《【】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作者姓名:梁濒工作单位: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通讯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邮政编码:400037联系电话:13618335609(023)66515136电子邮箱:LH5136@163.com摘耍:木文对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入、建立、理解、深化、运用物理概念作了介绍,并总结出上好物理概念课的一般方法。关键词:物理、概念、教学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
2、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小,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常握物理基础知识。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下而就通过自己多年來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实践,从物理概念的引入、建立、理解、深化、运用等方面加以阐述。一、物理概念的引入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概念引入的目的在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的学
3、习积极性。例如:为什么要引入“速度”这个概念?这是因为物体的位置变化町用位移表示,但不同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1位移不同,位置变化也不同,有的物体位置变化快(如汽车),有的物体位置变化慢(如自行车),为了区分不同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就需要引入“速度”这个概念。(二)引入概念的常用方法引入概念的方法很多,我在教学中用过下面几种方法。1・用演示实验引入概念如:在“浮力”概念引入之前,先做一个演示实验:在弹簧秤F悬挂一个重物,手向上托重物,弹簧秤示数变小;再把重物放入水中,可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也变小了。据
4、此引入“浮力”概念,学生容易接受。2.用类比法引入概念如:在引入“电压”概念之前,讲清水流与水压的关系,再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入“电压”概念。这种方法,形象生动、学生易于理解。3.通过物理现象引入概念如:在引入“惯性”概念时,引导学生观察乘坐汽车的过程中,当汽车刹车、加速、拐弯时所发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引入“惯性”概念,学生易于接受。4.通过问题引入概念如:在引入“密度”概念吋,老师先提出问题:“有人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对吗?”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铁比木头重,还举出一些例子说明
5、;有的说不一定,但又讲不出道理;有的则没有办法肯定。老师在学生争论的基础上,归纳岀物重与跟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有关外,还跟其体积有关。指出:体积相同的铁比木头重。据此引入“密度”概念。这种方法,引起学生争论,使课堂气氛活跃,收效很2好。5.通过物理故事引入概念如:在引入“大气压”这个概念时,可介绍马徳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又如:在引入“磁场”的概念时,可讲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故事。通过物理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认识。6.从旧概念引入新概念如:从“平均速度”引入“瞬时速
6、度”。要确定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可在该点附近取一小段位移,求岀平均速度,当位移足够小,或者说时间足够短,所得的平均速度就趋近于该点的瞬时速度。7.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新概念如:在引入“力”的概念中,学生对力己经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抽象岀力的物体性,进而引入力的概念。这样做,学生对力的概念体会深刻,易于理解。2.由逻辑推理引入新概念如:“电场”和“磁场”这两个概念是由逻辑推理的方法引入的。由力的概念可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通常物体间发生作用时,都是直接接触的,而电荷对电荷的作用、磁极间的
7、相互作用,没有直接接触。那么电荷间、磁体间是怎样发生相互作用的呢?由逻辑推理可知,电荷周围和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一一电场和磁场。这样引入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总Z,引入新概念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最恰当的引入方法,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物理概念的引入过程,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明确概念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再一方而还能起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3二、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概念是由物理现象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是用来表征物质的属性
8、和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任何物理概念都建立在客观爭实基础上,在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从具体事物、事例、演示实验岀发,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然后通过分析,抓住现象的本质,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从而形成物理概念。(一)概念建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准确性一个概念,如果在建立的过程中,教师讲得准确、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并且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容易遗忘。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准确性,如果学生第一次接受某概念吋,模糊不清,将会影响他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和应用。2.直观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