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和谐意识及其现代教育意义探析

《论语》和谐意识及其现代教育意义探析

ID:46304930

大小: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论语》和谐意识及其现代教育意义探析_第1页
《论语》和谐意识及其现代教育意义探析_第2页
《论语》和谐意识及其现代教育意义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语》和谐意识及其现代教育意义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和谐意识及其现代教育意义探析【内容摘要】《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这蕴含着和谐意识。孔子所说的“和”主要有三层含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谐,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论语》和谐意识和谐关系教育意义和谐是中华传统人文楮神的楮华和首要价值,古代典籍《周易》、《诗经》中已经闪烁着阴阳和谐思想意识的光辉。“和”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屮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它有三种原始意义,一为“声音相和二《尚书•尧典》中

2、有“律声和”;二为“稼禾成熟”,《逸周书・商誓》中有“亚明祀上帝,亦惟我后稷之元谷,用告和三为“五味调和”,《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有“和如羹焉。’‘孔子则明确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蕴含着和谐意识,口J以说是今天和谐思想的源头。在《论语》屮,“和”字共出现了八次,具含义十分丰富。如在《论语・学而》屮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即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到好处为可贵。这里,“和"是指恰当、和谐的意思;《论语•了路》中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处,“和''是指求同存异、主张坚持原则的和谐共处;而“同"则是否认矛

3、厉、无视羌异,追求绝对的一致与单调的完全相同。《论语•季氏》中孔子F1:“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该处的“和”则是团结、和睦之意,不均、不和、不安就难以实现和谐。尽管《论语》“和”的涵义是丰富而复杂的,但最基木的内涵是主张“不同"之“和二孔了所说的“和”主要有三层含义:人与人Z间的和谐关系、人与白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社会Z间的和谐关系。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卜是君子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论语》屮“仁”出现了109次,“仁'是由人本身引申出来的行为原则,它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人的价值,

4、把别人也当作与自己同类的人看待,以人为人,相亲相爱。孔子说“仁者爱人",是从家庭血缘亲情中直接引中出来的,任何人一生下来首先遇到的是家庭中的父母兄弟关系,于亲人的爱抚Z中,并逐渐萌生对亲人的深深依恋、悄爱,因此,家庭中的亲爱,是人最早形成的爱心。一个人只有首先爱自己的亲人,才会去爱他人。所以《学而》中,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严但孔子的仁爱原则乂不仅限于宗法血缘道德范畴,而是要求人以仁爱Z心对待一切人,建立人与人Z间的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在对待人•人的道徳关系问题上,孔子以君子的道徳人格为和谐的典范。他认为“

5、君了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了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了应坦荡荡,不逞强好斗,不结党营私,一切都光明磊落,以和为贵。除仁,外,孔子还以“义"、“礼”、“智”、“信”作为君子的基本人格要求。二、人与自然Z间的和谐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化里,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表述为天人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天"的解释至少包含了这样三层意思:一是自然Z天,指自然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和必然性,反映的是一种客观白然现象;二是伦理之大,指体现为犬的普遍必然的道徳原则和价值依据,乂指内在于人的仁义礼智等道德本性;三是人格之天,指某种神秘的、无法认识

6、、无力摆脱的掌握人类命运的神或帝。本文阐述的主要是“自然Z天”,孔子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口然Z天”,孔子说「'天何言战?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战?”人少天地、大自然是不能分开的,天虽无言,但天地造万物,人是万物Z灵,大自然影响人类,人类能认识大白然,适应大白然,效法大白然,并掌握人自然的规律,利用并改造人自然。犬地覆载万物,正大光明,无私无偏,生生不息的大徳,不能不影响人的性情,口月寒暑相转移,阴阳刚柔和推移,大自然的往复变化无穷的规律,不能不影响人的思维和行动,天人结合,法天地大口然,这正是人作为万物Z灵

7、的智慧。孔子已认识到要遵循人自然的客观规律,不要人为地破坏自然法则,提岀要“使民以吋S以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对于四吋运转、气候变化依赖性很大,所以要因时适宜地开展农业生产。这些思想实质上包含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的法则,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应与白然要和谐共处的法则;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否则是逆天行事,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另一方面,孔子乂赋予自然以道德法则,即所谓天道、天命,人要达到与自然的和睦相处,除了要按口然法则行事Z外,述必须符合道德法则,即以道德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三、人与社会Z间的和谐关系中

8、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家国一体,和谐共处。“家”在中国古代社会占据着极为关键的“木位”地位,它不仅是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功能的庞大氏族组织,而H.还是一个涵盖最基本道徳关系的伦理实体,并成为社会价值观念的最初源泉。“孝”成为屮国古代社会最核心的道徳观念和最基木的道徳规范,“孝”实质上是个体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表现为下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