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学与评鉴—音乐教学研究

艺术教学与评鉴—音乐教学研究

ID:46261469

大小:181.67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1-22

艺术教学与评鉴—音乐教学研究_第1页
艺术教学与评鉴—音乐教学研究_第2页
艺术教学与评鉴—音乐教学研究_第3页
艺术教学与评鉴—音乐教学研究_第4页
艺术教学与评鉴—音乐教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艺术教学与评鉴—音乐教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藝術教學與評鑑-音樂教學研究A文學習領域硏習手冊國立屏東師範學院伍鴻沂壹.音樂課程的沿革我國學校體制內一般音樂教育的實施,比較有制度應該是起自台灣光復後。雖然台灣光復之前政府在大陸時期,課程經幾次的修訂,但是民國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教以後,學校音樂教育才全面的施行,至今國小已歷經三次,國中已歷經四次課程的大修訂(參見表1、表2)(賴美鈴,1998)。課程雖然有改革,音樂課的授課年級和時數在四十多年間,變動的幅度並不大。今年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無論是教學目標、教學大綱、課程內容、或實施方法,變動是最大的一次,尤其是課程連貫了國、中小九年

2、,並將各種科目歸類爲領域的教學思考,同時採用統整教學方式,迥然不同於以往的教學模式。音樂在九年一貫課程中'不再是單獨的一科'而是與視覺蟄術、表演藝術合而爲藝術與人文領域'如何進行音樂教學成了音樂教育老師們極需要努力的課題。貳、音樂與藝術與人文領域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包含了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三項目標主軸:一、探索與表現:使每位學生能自我探索,覺知環境與個人的關係,運用媒材與形式,從事藝術創作,以豐富生活與心靈。二、審美與理解:使每位學生能透過審美及文化活動,體認各種藝術價値、風格及其文化脈絡,珍視藝術文物與作品,並熱忱參與多

3、元文化的藝術活動。三、實踐與應用:使每位學生能瞭解藝術與生活的關連,透過藝術活動增強對環境的知覺;認識藝術行業,擴展藝術的視野,尊重與瞭解藝術創作,並能身體力行,實踐於生活中(2001年11、12月教育部指定小組硏修,尙未公布)。九年一貫課程總目標分三部份:人與自己、人與社會環境、人與自然環境,再分三個主軸目標。課程又強調國尺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爲主體,以生活經驗爲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二)欣賞、表現與創新,(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四)表達、溝通與分享,(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六)

4、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七)規劃、組織與實踐,(A)運用科技與資訊,(九)主動探索與硏究,(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教術與A文學習領域硏習手冊育部,2000)o進一步的,期透過各項基本能力指標,達成有效的學習。三個主軸目標,跨越了學科,並融合不同藝術特質的各種學習,期望藉由目標的闡述,協助教師認識不同的藝術特質達成共同的領域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教育理想,以培養現代國民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爲課程規劃的核心,並以學校不位課程發展提供教師及行政部門更多彈性教學的自主空間,經由課程教學與評量期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經驗密切結合,充分的發揮課程有彈性,教材有

5、特色,教師教學能自主,學習方式能夠活潑又有創意,培養終身帶得走的能力。(曾志朗,90年1月於三峽教師硏習會講詞)然而,人文不是藝術專有的內涵,語文、社會等學科也都蘊含豐富的人文內涵,人文和藝術被放在同一領域,可見藝術教育被負以很大的期許。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雖然有相近的目標,卻各有不同的表現方式,音樂不再如以往只被視爲單獨一科來看待。雖然九年一貫課程,強調上課方式以統整方式實施,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各有其表現方式,除了統整的原則之外,因各自獨特基本元素仍應有其獨立的學習方式。參、音樂教育的本質古今中外,關於音樂

6、教育本質,一直有兩種理論並存,即是功能論(Utilitarian)與美學論(Aesthetic)兩種,只是各時代對於音樂的目的有不同立論。功能論的音樂本質,早爲大家所接受,移風易俗,教化人心,陶冶性情,敦品厲行,可以說是我國音樂教育的最高理想境界。”樂記云:「樂行而論清,耳□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停」;而西洋的觀點如必達哥拉斯:「萬物成立於數的調和之上,音樂爲萬物調和的表現」;柏拉圖也言:「音樂是在感覺裡陶冶道徳與美的情操」;華爾特:「音樂足以使人徳性自上」"(鄭方靖,2001,512)。"美國音樂教育專家Boardman(1

7、996)提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在引導學生熟稔音樂的聽覺符號系統,並進而運用這匹符號系統於演奏、創作及聆賞。使他們能遊刃冇餘地透過音樂來抒發內在的情感,表達其他任何方式所無法表達的」"(林小玉,2001,75)。另一音樂教育學者Hoffer(1993)也拒出音樂教育即是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他更進一步地闡述音樂教育主要包括確認「爲什麼需要音樂」、「教什麼」及「如何教」。美國當代的音樂哲學家Reimer(1970),則強調音樂教育著重美感經驗的培養,引導學生由對音樂的感受到反應,進而形成音樂的行爲'均是音樂教育者的責任。美國另一當

8、代的音樂教育家Mark(1982)明確的表示,當今音樂教育的本質觀點已由功能論走向美感論。C.Leonhard&R.House兩人提出音樂教育即是美學教育,主張藝術教育不單是創造,包含鑑賞及批評等活動,經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