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清热药

第9章,清热药

ID:46230185

大小:2.63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1-21

第9章,清热药_第1页
第9章,清热药_第2页
第9章,清热药_第3页
第9章,清热药_第4页
第9章,清热药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9章,清热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定义清:清泄、清解、清除热:热性症状—里热证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之为清热药清热药里热证清热药二、功效主治1.共有功效主治清泄里热各种里热证●清热泻火药→清气分实热、清脏腑实热●清热燥湿药→多种湿热病证。●清热解毒药→热毒所致的温热病,疮痈疔疖,痢疾,咽喉肿痛以及水火烫伤,虫蛇咬伤、癌肿等●清热凉血药→温热病热入营血→内科杂病中的各种血热之证。●清虚热药→清虚热发热、或体温不高而见口干、咽喉干燥、面红、目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脉数2.兼有功效:●部分清热泻火药→生津止渴、利尿●大部分清热燥湿药→

2、清热泻火、清热解毒●部分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清热凉血●部分清热凉血药→止血、养阴、解毒、活血●部分清虚热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三、性能特点1.药性→寒凉2.药味→苦味兼能养阴生津 →甘味兼能活血祛瘀 →辛味3.归经因主治病证不同而互不一致4.升降浮沉→ 沉降为主。5.毒性→贯众、重楼、鸦胆子有毒(狭义毒性)。四、配伍应用配☆养阴药→热为阳邪,最易耗阴津;而有的清热药苦寒性燥又有伤阴之偏性;虚热证多为阴虚所致.配益气生津药→温热之邪易伤阴津,也易耗气配健脾益胃药→脾胃虚弱又须清泄者配解表药→里热兼有表邪者配泻下药→热邪易与积滞结聚于肠道配息风止

3、痉药、开窍药→ 热极生风或热陷心包五、使用注意分清热型,辨证用药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者禁用药性寒凉,易伤脾胃,脾胃虚弱者慎用或禁用阴虚患者慎用不宜久用部分药物可以茶水形式应用清热泻火药气分实热症—四大:大热、大汗、大渴、大烦以及脉洪大脏腑火热病证: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口臭、心火烦躁、肝火目赤等暑热之证★石膏Shígāo———清透———《神农本草经》打碎生用,或煅用。【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气分实热之证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肺热咳喘麻黄、杏仁胃火黄连、升麻敛疮生肌、收湿—疮疡溃后不敛,疮面淋漓、口舌生疮、水火烫伤、湿疹等症止血—外

4、伤出血单用研末煅用:使用方法及注意用量宜大,15-60克,入汤剂宜打碎、先煎生石膏:长于清热泻火;煅石膏:专用于收敛生肌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知母Zhīmǔ——生用或盐水炙用清润《神农本草经》【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热病烦渴石膏相须使用(苦寒泄热)肺热咳嗽黄芩、栀子肺燥咳嗽贝母滋阴润燥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黄柏、地黄(甘寒养阴内热消渴石膏、葛根肠燥便秘生地、玄参、麦冬比较:石膏—善清气分、肺胃实热证,清热泻火煅用能收湿敛疮生肌除烦止渴知母—退虚热,更能泻相火○芦根Lúgēn——《名医别录》生用;尤宜鲜用清利【性味归经】甘,

5、寒。归肺、胃经。热病烦渴麦冬、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肺热咳嗽黄芩、浙贝肺痈薏苡仁、冬瓜仁除烦止呕:胃热呕吐竹茹、生姜利尿:小便短赤、热淋涩痛车前子、木通处方用名及用量芦根、苇茎(用时去节)用量可大,15~30克,鲜品可达30~60克淡竹叶——《本草纲目》——清利——热病烦渴清热除烦心火炽盛生津利尿口舌生疮心火移热于小肠之症生 用○天花粉Tiānhuāfěn——清润消生用或用鲜品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热病伤津口渴芦根、竹叶内热消渴人参2.清肺润燥肺热咳嗽麦冬、芦根、白茅根阴虚燥咳人参脓未成—解毒消肿3.消痈排

6、脓痛肿疮疡脓成不溃—促进排脓4.引产—中期妊娠引产比较天花粉—生津力强、润肺、清泄肺胃消肿排脓、引产生津止渴芦根—清热力胜、清肺排脓清胃止呕、利尿★栀子Zhīzǐ——《神农本草经》生用或炒焦用【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肺、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清泻解泻火除烦: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神昏谵语,目赤肿痛—火热豆豉清热利湿:阳黄症—湿热黄疸茵陈、栀子热淋涩痛车前子、滑石凉血解毒:热入血分,血热妄行之出血症—血热消肿止痛:跌打损伤栀子粉与黄酒调服长于清心、三焦火热除烦★夏枯草——《神农本草经》—清散【性味归经】辛、苦,

7、寒。归肝、胆经。【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以夏至后即枯干而得名目赤肿痛,头痛作胀,眩晕清热泻火桑叶、菊花、决明子明目目珠疼痛,入夜尤甚(目珠疼痛要药)生地、当归、白芍散结消肿: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长于清泻肝火○决明子——《神农本草经》生用或微炒用清明润【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肝经风热,目赤羞明目疾肝火上炎,目赤肿痛清热明目肝肾阴亏,目暗不明头痛眩晕润肠通便:肠燥便秘小结清热泻火(清泻气分):石膏、知母清肺胃热: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清热生津:芦根、天花粉清热除烦(清泻心火):栀子、淡竹叶清泻肝火:夏枯草、决明

8、子清热燥湿药:湿热交蒸,如油入面,难解难分1气味湿——燥——苦热——清——寒2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3使用注意湿——阴——温燥——伤阴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