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与义务教育

教育目的与义务教育

ID:46222175

大小:343.34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11-21

教育目的与义务教育_第1页
教育目的与义务教育_第2页
教育目的与义务教育_第3页
教育目的与义务教育_第4页
教育目的与义务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目的与义务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教育目的、学制与义务教育第一节 教育目的1.7.19.27第二节 学制第三节义务教育第一节 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概念广义:是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即希望受教育者在接受了一段时期的教育后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达到怎么样的结果。狭义:教育目的——是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二)教育目的的层次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或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教学目标———是指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在完成某一个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任务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的或教

2、学的目标(国家的或理想家理想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总要求特殊要求具体要求(三)教育目的的结构就是指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目的一般有两部分构成:1.对受教育者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2.对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三)教育目的的历史考察1西方社会的教育目的(1)希腊时期的教育目的重视培养政治家、治国安邦的哲学家、商人、潜心科学研究的人才等社会多行业所需要的人才。重视社会习俗的保存。重视理智精神的培养,把理智作为最高的美德。(2)罗马时期的教育目的培养合格的罗马公民,忠诚于国家,善于履行其公民的职责,为其今后的实际生活做准备培养雄辩家

3、为目的,表明会思考、富于理智、善于雄辩是当时优秀人才的基本规格(3)中世纪时期的教育目的中世纪前期:培养苦行主义者和追求天堂生活的人托马斯·阿奎那:要培养博爱美德(4)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目的绅士取向知识取向心智训练取向贵族和民主的取向(5)近代社会的教育目的唯实主义教育目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国家主义教育目的(6)现代社会的教育目的公民的教育目的新行为主义教育目的结构主义教育目的分析教育哲学教育目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目的民主的教育目的2、中国的教育目的(1)现代社会以前的教育目的孔子:培养“士”和“君子”墨子:“兼士”孟子:“劳心者”荀子:“大

4、儒”《礼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礼、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至诚”《学记》:“化民成俗” 汉代董仲舒:“三纲”“五常” 道家:顺从自然,适应天性 朱熹: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癸卯学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15《颁定教育要旨》:“爱国”、“尚武”、“尚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躁进”(2)现代社会以来的教育目的蔡元培: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1929年国民党三民主义教育目的:以充实人民

5、生活,抉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1936年,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其中规定:“中华民国教育之教育宗旨,在发扬民族精神、培养国民道德、训练自治能力,增进生活智能,以造成健全国民。”1927年“八一”起义后:进步的、民主的、大众的教育1931年11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用教育与学习的方法,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与政治水平,打破旧社会思想习惯的传统,以深入思想斗争,使能更有力的动员起来,加入战争,深入阶级斗争,和参加苏维埃各方面的建设。1934年1月中华苏

6、维埃代表大会:“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二、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演变(二)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一)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1949年,《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

7、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82年《宪法》:“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各级各类人才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

8、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