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学类本阅读答题指导

高考语文文学类本阅读答题指导

ID:46216826

大小:50.27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1-21

高考语文文学类本阅读答题指导_第1页
高考语文文学类本阅读答题指导_第2页
高考语文文学类本阅读答题指导_第3页
高考语文文学类本阅读答题指导_第4页
高考语文文学类本阅读答题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学类本阅读答题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i新文学类本阅读答题指导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指导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重头戏。现代文阅读一般可分为文学类、论述类、实用类三种。现代文阅读测试题要求考生能准确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高考主要从三个方面考查考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一是对文章的理解。它包括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理解文屮重要的句子,辨别并筛选文小重要的信息等。二是对文章的分析综合。它包括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等。三是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它包括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2、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我们将根据高考考查的要求从文学类、论述类、实用类三个方面来研究探讨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方法。2第一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解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文学类文本主要包插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高考阅读命题材料,近年多为散文和小说,尤以散文为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查。1.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所谓“作品结构”即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结构、线索、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照应、开头与结尾。文章的结构往往体

3、现了作者的思想,这里的思路是指作者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其间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文章的结构是写作思路的体现,而考题也是以考生的分析思路为考查形式的。所谓“作品的主题”是作品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即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最主要的意思,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对主题的概括必须立足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2.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考点主要包扌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等。鉴赏评价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的,在阅读方而具有较高要求的一种能力层

4、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來刻画了什么形象,或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鉴赏语言通常指语言的风格,如优美、华丽、淡雅、含蓄、深刻等,或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鉴赏表达技巧通常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烘托、对比)、结构(起承转合、承上启下、照应、铺垫)、修辞运用等。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通常指能够概括分析文章所描写的事物、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通常指能够对作者观点看法作出屮肯适当的评述,判断其正误,分析其意义,甚至要谈

5、出自己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体会与认识,要融进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某一方面的感悟。3.探究,能力层级为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探究。探究既不是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也不是对作品内容的简单评说,而是对作品思想内容、人文精神的发掘、探讨,以及自己特有的解读和质疑。【命题规律】1.选収材料方面。(1)体裁。体裁大都为散文和小说,尤以散文为主。(2)内容。内容厚重,作品大都是通过一定的物彖或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来揭示一种哲理或表

6、达一定的思想的。(3)具有较强的审美趣味。缺乏审美品味、艺术手法平淡的作品难以入选。(4)具有一定的写作技巧。(5)—般在1000字左右。2.题型方面。(1)设题。每个阅读语段一般设置四个小题,这四个题目集中在重点语句的理解、内容的理解与归纳、艺术手法鉴赏、对作品的分析评价以及对重点难点的探讨上。最后一个题目一般为探究题。探究题开放性强,往往没有统一答案,允许见仁见智。(2)题型。一般为主观题,题型较为稳定,分值在20分左右。【知识积累】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知识1.开头、结尾的手法及其作用(1)开头的手法及其作用。①一般手法

7、的开头及其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或交代人物、事件,或交代主题,或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特殊手法的开头及其作用。a.结局法:把结局放在开头。其作用为: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突出人物形象或主题,或突出悲剧意义。b.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为下文作铺垫。(2)结尾的手法及其作用。①一般手法的结尾及其作用。a.以结局为结尾。从结构方面看,故事完整,脉络清晰;从表现手法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从主旨方面看,画龙点睛,或升华主旨。b.以写景为结尾。渲染(凄凉、清幽或其他)气氛;突出(强化)人物形象或主旨

8、;含蓄蕴藉,耐人寻味。②特殊手法的结尾及其作用。以高潮为结尾。至高潮戛然而止,留下思考的“空白”,给读者想象和进行艺术再创造的空间。2.叙事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通常以“我、我们”的身份或语气叙述事件。用第一人称,语气亲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通常以“你、你们”的称谓来叙述事件。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