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秋优秀论文1

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秋优秀论文1

ID:46205355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秋优秀论文1_第1页
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秋优秀论文1_第2页
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秋优秀论文1_第3页
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秋优秀论文1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秋优秀论文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辨“成大仁”与“成大人"摘要:着眼点为辨析实践儒学三大要素屮的“践仁”与“成圣”二者Z区别与联系。先是阐述两者的“非一”性。通过分析比较“成大人”者与“成大仁”者的内在外在条件,以明晰何以成仁,何以成圣,进而加深对于实践儒学要义之理解。末了阐述两者的“非异”性,论述“成大人”与“成大仁”了然无差,浑然圆融的关联性,论证“成大仁者心希圣,成大人者必立仁。”之观点。关键词:成大仁,成大人,理本论,心本论,物本论在这学期麻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深感自己对于中华文化哲学方面的看法有了些许的进步,认识也更加深刻了。在拜读了沐白先牛的箸

2、作之后,我的心中对于“成大仁”与“成大人”有了-•些的想法,现在想要将这些内心的想法呈诸纸上,还请先生不吝赐教,学生感激不尽。成大仁与成大人,“仁”、“人”二者,一字之差,所立之义便已万殊。何谓“成大仁”,何谓“成大人”。何以“成大仁”,何以“成大人”。本文将试从理本论、心木论、物木论以及工夫义的角度加以论述。同时对于二者之间浑然圆融,不可剥离的“非异”之趣也将尝试加以辨寻。一、备全德通元义以成大仁陈荣捷先生在其《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概括“仁”为一种全德的表现。《论语》中对于“仁”的阐释也不尽相同,有“克己复礼为仁”,“刚

3、毅木讷近仁”等一系列的解释。由于“仁”所包纳意义的多元性,因而在实践儒学的课程讲述中麻尧宾老师将“践仁”概述为实践的道德性,即实践道德的属性。在理本论系统中,朱子作“格物穷理”之意。因为在朱子这里的天理不仅有宇宙的意思在里面,还有至善之理的意思。至善的描述在儒家范畴中往往是跟“仁”这样的典型的道德性表述连起来用的。朱子的天理概念的“天”中包含了至善的道德性、至善的仁义在里面。《易传》中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说法。而这里穷理的理字,包含了仁的概念,践则被穷理的穷字代替,可视为实践的另一种表达。故愚以为于理本论中理解“践仁

4、”便可视作对于天理与至善之理的不舍探寻。在心本论系统中,在陆象山处,他将“践仁”二字作“发明本心”之意。理解为起轲、通彻仁心、本心。而在王阳明处则更多地阐述为“致良知”。致,意为探究、穷究,与“践”相挂接。践仁的“仁”则指代仁心与良知。有意思的是,在王阳明这里的仁(即良知),是我们内心本来具足的东西,在善恶方面不需要多加考虑就能知道的东西。故愚以为于心本论中理解“仁”可作本然之心理解。在物本论系统中,在“践仁”在陈亮这里理解作操心或正心。操是涵养,是一个屮性的概念,而心不是过分的欲望的意思,只是意谓自然本能的欲望,无所谓

5、好,无所谓坏。且强调“即事践仁”,要在实际的事功作为上讲道德性的建立与实现。故愚以为于物木论中理解“践”可作躬行理解。而在麻老师所著《“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中关于“元”的阐述我认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仁”之意。其中讲述道:“元”者,盖即是宇宙生命Z根柢焉。“元”含有“始”“首”“长”“善”诸义。其中的以元为长和以元为善我认为可以与“仁”相关联。以元为长是就宇宙的初萌发动做进阶的一步,更偏重于品物流行、牛长无碍的面上言。与“仁”相联系可作“仁”作为宇宙萌发的一元,亦生长无碍理解。以元为善,是讲宇宙的绝

6、对、纯粹义。而这里的“善”非是就一般的与“恶”照应的那个价值义的“善”。因为绝对义者,相对义的反面也。这里与“仁”相联系可作“仁”为宇宙中的纯粹者來理解。因而,成大仁者需得实现道德为己任,以孜孜不倦之态寻觅、了然本心,以致纯粹之自我,绝对之自我。二、通内外求诸己以成大人“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周敦颐提出的这样一个命题,一直为历代儒者所接容。“希贤希圣”可以说成为了历代儒者安身立命、经世治国的自我期许。但显然,中庸是一种理想性质的概念。因而成圣某种意义上还是在讲做人,理想与天相通为其始终如一之理想。如何实现呢?孟子言,

7、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对内心尽全力尽可能地去做涵养去做道徳上的实现,就能知道了然内心的那份本性,对本性了然便能与天相通,天也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天,是宇宙,是自然。这表达了成圣的最高状态。因而在实践儒学的课程讲述中麻尧宾老师将“成圣”概述为实践的理想性。在理本论系统中,成圣就是理本论的实践儒学的理想性问题。在朱子的《中庸章句序》中有“圣神继天立极”的讲法。这句话中圣神的“神”来自于《孟子•尽心下》,并非是神明的“神”,而是代表着善、信、美、大、圣、神的六层境界,体现做人成圣的六个阶段的理想性的追求。“大而化之

8、之谓圣”,就是说的极高明的境界叫做圣的境界「'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其意思是因为到了圣的境界,所以呈现无意无形的状态就叫做神。这六种阶段最后落点在“神”字上。在朱子这里,“继天立极”就是既要与天相通,又要与人相通,要由圣人来做到沟通天与人之间的作用。故愚以为于理本论中“圣人”的要义便为与天、人相通。在心木论系统中,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