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监督及司法公正之探究

网络舆论监督及司法公正之探究

ID:46191817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网络舆论监督及司法公正之探究_第1页
网络舆论监督及司法公正之探究_第2页
网络舆论监督及司法公正之探究_第3页
网络舆论监督及司法公正之探究_第4页
网络舆论监督及司法公正之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舆论监督及司法公正之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舆论监督及司法公正之探究中图分类号:D9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23-01近年来,随着人们权利意识、民主意识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来传播和放大自己的声音,寄希望通过网络舆论来维护其权利或实现其目的,形成网络舆情。在这些网络舆情中,有关司法工作、司法审判的占了很大的比例,越来越多的当事人通过网络对司法实务活动进行评判。笔者认为,网络舆论能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但网络舆论也因具有盲目性,片面性,重视道德层面而忽视实证和法律逻辑的特征而易左右司法,影响司法公正。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舆论监督这

2、把'‘双刃剑”,成为司法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一个民主与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两大基石一一言论自由和司法公正,二者一个代表了“民主”的基本要求,一个则代表了“法治”的基本要求,二者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一一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二者都是同等地位的宪法性的权力或权利。'‘言论自由作为一项政治权利,其核心就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表达意见的权利。”这项权利通过《宪法》第41条关于批评建议权的规定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批评建议权就是舆论监督的法律渊源,因此在我国舆论监督实质上是被赋予了宪法地位的权利。而同时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

3、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13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因此司法独立也是宪法赋予的权力。而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二者实现这个共同价值目标的过程方式存在巨大差异,'‘司法的天然职能在于解决民众间以及民众与政府间的纠纷,它依照民众同意的公共准则一一法律来保护权利;而网络舆论的力量则在于一旦它认为有谁侵犯了民众的权利,便通过报道与批评迫使侵犯方自动停止侵犯或引发正常的机制将侵犯行为纳入体制性解决轨道。”网络舆论监督的“感性”和司法的"理性"方式使得其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4、。据统计当前中国已有超过三亿的网民数量,这么庞大的数量每天活跃在互联网的各大论坛使得网络舆论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网民的积极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群众智慧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快速性、突发性等特点相结合,使得司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点司法不公、徇私舞弊等现象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当大众把司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公开透明,这必然会促进社会民主与法制的进步。同时网络舆论引发关注的事件,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使得司法权力机关在处理任何一个案件时,都要更加依法文明、小心谨慎处理,以免手头的案件触到“众怒”,引发网络舆论风波。这在无形中监督了司法,对司

5、法的公正起到促进作用。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习惯暴露在网络上时,司法过程已经但在互联网上,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在网络上的发言多半是情感的宣泄,对于相关知识的欠缺,使得这种宣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可能成为歪曲错误的理解,并助长加深这种歪曲。而网民言论的自由自主使得限制成为不易实现的事,这给案件的承办人施加了某种看得见看不见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司法独立。'‘杭州飙车案中”,5月21警方宣布侦查终结,其后受害者家属与肇事方已经达成协议,受害者父母获赔113万元。获知消息后舆论又是一片哗然,众多网友混同了民事赔偿与刑事责任,认为此案就以赔偿113万换得肇事者免

6、刑减刑结案。事实上,这属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司法权在行使过程中出现滥用、腐败或者遭到外部势力干预的时候,网络舆论监督往往可以及时发现并揭露出这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准确、自由地批评,形成一股恰当的网络舆论,从而达到维护司法公正,增强民众法律意识,减少犯罪的目的。但是,必须明确指出的是,网络舆论监督只能促进司法公正,但显然不能让其左右司法。司法公正需要靠司法独立来得以完成,而司法独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同时对于我们的法律能够给予公正的判决充满了希望,倘若舆论监督能够随意地左右法律的判决,这样的法律便失去了他本应该

7、具有的权威性,一个失去权威性、影响力的法律必然是不能够很好的治理社会的。因此,为了杜绝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司法公正,道德色彩压制法律审判的现象发生,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使网络舆论监督能够更好地反映事实的真相,促进司法公正,达到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良性互动的目的。目前司法机关对网络舆论监督通常采取的应对措施就是跟贴解释和删贴,缺乏完善的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理性互动制度。笔者认为,为更有效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促进司法公正,同时也为更好防止网络舆论监督的异化,有必要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理性互动制度,既要加强舆论监督,又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监督的规

8、范。舆论天生同情弱者,并喜用“眼球经济”引导评论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