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策略分析

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策略分析

ID:46169839

大小:7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1

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策略分析_第1页
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策略分析_第2页
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策略分析_第3页
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策略分析_第4页
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策略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策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策略分析收稿日期:2013-09-22作者简介:朱海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2012级博士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讲师;杨韶刚,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傅士生导师。(广州/510006)*木文系广东省2012年“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青年项目“价值与行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JK131)的成果之一。摘要:多元文化时代的强势崛起掀起了多元价值观相互冲突、涤荡与重构的浪潮,世界诸国都在此番浪潮的推动下主动调整着高校价

2、值观教育的方略。作为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核心内容的价值观教育也正面临着现实困境,其中既有缘于价值相对主义的道徳判断难题,也有“不接地气”的价值观教育模式尴尬。多重困境的存在急需教育策略的超越。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结合的理念超越,“从做中学”与道德价值判断融合的路径突破以及教育主体间联合的创新模式等成为当前价值观教育突破困境的可取策略。关键词:困境;超越;高校;价值观;教育策略多元文化时代的不期而至招致的结果必然是多元价值观的激荡、冲突与重构。正如马克思在一百余年前断言的那样:“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形成的关系

3、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1]此帑情境下的高校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它决定大学生能否获得价值批判的精神利器,能否习得走向终极幸福和享用一生的道德价值观。诚然,我国当下的价值观教育依然面临困境,探求从困境走向彼岸的超越理应成为积极的教育关照。一、现实的困境:价值判断难题与教育模式缺陷并存(一)多元文化时代的判断难题:价值相对主义多元文化时代的来临使人们体验到了短暂欣喜,之后转瞬之间便被抛入到价值选择的困境之中,即

4、如何审视价值相对主义的判断态度,如何在魅影重重的多元文化背后寻得可以享用终生的绝对价值,从而走向幸福人生。这对当下的高校价值观教育和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都是一个艰难的现实课题。众所周知,文化是价值观的载体。多元文化浪潮送來了世界不同民族、国家丰富文化资源的同时,多元价值观也裹挟而来,其中不免鱼龙混杂,亟需做出清晰的价值判断。然而,高校价值观教育还未做好全面准备,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也还远未达到入木三分的力度,面对光怪陆离的各式价值观容易一叶障目,既无法洞察多元价值观的优劣,也不能对自身民族价值观进

5、行深刻剖析,最终变成一个似是而非,一切皆可的“好好先生”,而幕后推手就是价值相对主义的评判态度。“似乎突然之间各种形式的相对主义又受到青睐。我们对科学的本质,对异族社会,对不同历史时代,对宗教和文学文木进行考察时,都会听到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们,并不存在硬事实',相反似乎'什么都行'。”[2]不可否认的是,价值相对主义虽然打破了强势文化独尊论,倡导文化平等主义,力求文化宽容,但其践行的相对主义判断准则却直接造成了价值逻辑混乱,演化成了生活中的无标准,大学生和社会都失去了基本的道德判断底线,社会价值秩序

6、将从此陨落。大学生考试作弊、贷款违约、偷窃、甚至毒杀室友事件的频繁出现也就不足为奇。美德伦理学家麦金太尔犀利地指出:“道德行为者从传统道徳的外在权威中解放出来的代价是,新的自律行为者的任何所谓的道徳言辞都失去了全部权威性的内容。各个道德行为者都可以不受外在神的律法,自然目的论或等级制度的权威的约束來表达自己的主张……”[3]告诫之言依然萦绕于耳,如若对价值相对主义听之任之,今天的大学牛势必成为“失落的一代”或马尔库塞言下“单向度的人”,实现高校价值观教育的超越也只能是永远看不到尽头的一席春梦。(二

7、)“不接地气”:高校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最大尴尬毋庸讳言,当前高校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最大尴尬就是“不接地气”,即与火热的现实生活脱离,不能熟稔地游走于多元文化的热潮之中,大学生仍然局限在课堂里接受价值观教育。在这看似非常精妙的教育设计屮并不缺乏丰富的道徳价值内容和颇具教学经验的教师,也不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唯独缺乏的正是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要素,即真实生活情境和大学生的情感参与。由此看來,无论是大学生个体价值观的养成还是社会整体道德风尚的建构都将无法彻底实现。•教师与学牛•高校大学牛价值观教育策略分析就发牛

8、论的视角而言,价值观的生成始点在于生活,生活是大学生价值观生成、培养与升华的唯一现实源泉。马克思依据社会关系的基础对人的本质做出了史无前例地精准判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所以,大学生的价值观不能仅仅体现在抽象意义上,还要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去,从生活中去建构、升华价值观。列宁也强调说:“训练、培养和教育要是只限于学校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5]因为生活规泄了大学生作为人的存在和价值观作为精神的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