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69677
大小:7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1
《高校青年教师过劳问题及其治理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青年教师过劳问题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正在经历着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在上述转型过程中,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教学、科研和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也呈现日渐上升的势头,使得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时常处于身心疲惫的过劳状态,甚至出现了“过劳死”现象。例如,XX年7月31日,年仅41岁的我国计量经济学学术新秀苏哲林因患癌症英年早逝;XX年4月19H,年仅33岁的复旦大学教师于娟因患乳腺癌辞世,其在患病时发出的“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和“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等言论曾引起人们的热议。当前
2、,过劳问题已经成为危害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健康的罪魁祸首。据调查,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状况处于基本健康、有各种疾病、亚健康三种状态的比率分别为10%、20%、70%,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高校青年教师中,又有约50%处于重度亚健康状态,由此导致我国高校教师的平均预期寿命仅为58岁,比我国国民平均预期寿命低10岁。可见,过劳问题是引发我国高校许多青年教师早逝的关键因素。诚然,过劳问题并非只发生在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群体之中,但由于过劳问题在高校青年教师之中较为突出,再加上高校青年教师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对高校
3、青年教师过劳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学者对教师过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有关教师职业压力状况的考察。早在1976年,英国学者就对英国教师群体的职业压力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许多教师承受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通过研究发现,瑞士有约40%的教师产生过疲劳或者有过工作压力较大的经历。二是对教师职业压力产生原因的探讨。gmelch等通过对美国大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全国性研究发现,过快的工作节奏和较低的薪资水平是教师产生职业压力的主要原因。基于对英国两所大学85名教师的调查,认为教师角色的多样
4、化是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形成的主因。三是对化解教师职业压力策略的研究。建议教师在面对压力时要控制其主观感知,并采取消极情绪管理策略来排除职业压力对其健康产生的危害。认为,将企业管理思维引入学校管理的做法,极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压力,建议采用改进学校治理机制的方法,来消除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问题。在国内,知识分子的过劳问题也引起了有关方面和学者的关注,并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是对知识分子过劳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基于对北京cbd知识分子的实证调查,1=.杨河清等发现我国知识分子的过劳问题较为严重,并且过劳问题已经对知识分子的健康
5、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和红等认为,来自社会转型、行业竞争和家庭生活的压力持续地冲击着知识分子的生理极限,由此引发过劳问题的出现。二是对教师过劳现象的片段性论述。张桂华认为,教师罹患身心疾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人群,而上述差异的形成与学校环境、职业本身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因素呈正相关;陈秀兰则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个案分析,发现有约30%的高校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三是对消除过劳问题对策的讨论。李建军认为,营造相对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健全的健康保障体系是缓解教师过劳问题的应有之策;王建军提出,应通过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力
6、度和优化学校的治理模式来解决教师的过劳问题;陈明丽等建议将教师过劳问题纳入职业病的范畴,并采用立法的形式来保障其合法权益。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知识分子的过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现有研究在以下两方面还需要深化:一是对知识分子的过劳问题研究得较多,而对高校教师的过劳问题研究得较少;二是对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过劳问题的实证研究不多,亟待拓展。鉴于此,本文拟以郑州市高校青年教师为例,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过劳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从中找寻化解策略。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过劳问题现状1.概念界定我们知道,伴随着政治经
7、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青年”一词的内涵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XX年提出的不同年龄段的划分标准,青年人的年龄段上限已经被提高到44周岁。同时,考虑到我国高校新入职教师一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其年龄大多超过20周岁。基于以上情况,本文将高校青年教师界定为年龄在20〜44周岁之间、正在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高校专职教师。“过劳”一词最早产生于1870年代的精神病学领域,原指那些躯体、情绪、行为和人际关系严重耗竭的人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状态。而随着人们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压力的逐渐增加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过劳
8、”一词的内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偏离了其最初对精神状态和心理体验的描述,而被用来特指由于持续而高强度的工作而引发的健康受损现象。一般来说,“过劳”是指由于劳动产生的疲劳不能因为包括睡眠在内的休息而得到恢复的不可逆状态,包括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两个方面。1.高校青年教师过劳问题调查被调查对象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为确保本次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