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新理念探析

高中写作新理念探析

ID:46153817

大小:7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高中写作新理念探析_第1页
高中写作新理念探析_第2页
高中写作新理念探析_第3页
高中写作新理念探析_第4页
高中写作新理念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写作新理念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写作新理念探析B瑞云研读课标,我们不难发现,在义务教育阶段被称作“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和“口语交际”的口标与内容,在高屮必修课屮则被称为“表达与交流”。这种变化,仅仅是为了在形式上与“阅读与鉴赏”的对应?另一方面,高中课标在对“写作”的描述上,既不像义务教育那样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而且所用文字篇幅也明显偏少,似乎有弱化“写作”的倾向。这是否意味着高屮语文在有意淡化“写作”?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种叙述形式及概念使用上的变化,实际上表征着高中课标对“写作”的更深刻理解,蕴涵着“写作”及“写作”教学的新的价值追求。从“作文”到“写

2、作”再到“表达与交流”,凸显了“运用书面或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与情感”这一动作行为的人本性、生活性和人文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高屮课标屮的“写作”理念。一、在写作内容上,从自我贬低的依附与适应到主体心性的自由表达由来已久的话语霸权和制度权威,“社会规范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使中学生在写作内容选择和意识定向上,往往局限于对成人世界的依附和适应。为了适应成人化社会预设的意识规范,迎合大众社会的价值判断体系,不惜将自由天性和自我意识隐藏起来,掩蔽在灵魂的最底层,从而使自我个性和自rti精神处于一种长期的沉默状态。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丁•是高考作文,无论是传统

3、的命题作文述是当下吋髦的话题作文,其命意均在表征着成人的意识视野。不同的是从古代的代圣人立言,发展到今天的代社会立言、代老师立言、代考官立言。我们在中学生的文章中总是难得看到他们“自己”。当然,人的个性发展是在社会环境中实现的,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文化的滋养与引导。屮学生心灵世界的率性表达必然受到一定社会文化滋养,而且也必须纳入到一定的社会价值体系加以评判。何况,中学生自身天然地拥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认同意识。但是,在新课标环境下,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由表达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屮学生的写作意识倾向从单纯的“依附”、“顺从”与“适应”中挣脱出来。第一,先表达后认同

4、。人是感性的、个体的。人对万物的感受与体验是多元的、变化的。而每个人的每一次感觉都是真实的,表达这种感觉的命题也都是真的。当然,这种感觉及其命题必须纳入到社会价值体系以鉴别它的高下优劣。但其前提是先有表达,而后辨别优劣,以获得认同。写作,就是要学生表达出真感觉,真体验,真性情,辨别优劣高下已是写作后的事情了。那种先认同后写作的思想只能造成人格的分裂和人性的扭曲。第二,坚持主动认同反对被动接纳。每个人有权相信他从“世界”屮理解的东西,任何人都无权把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强加给别人。人必须由自己找到自身的天职,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学生对社会的认同必须是经过自

5、己思考后的主动吸纳与垂新构建,而不能是屈于外力与权威的被动接受。否则,其结果必然是自我的丢失。第三,学生永远不可能全盘接受成人世界的意识规范,成长屮的学生与成人的意识领域只能是一种交叉关系。完全背离,就会形成反社会人格,而完全相同,则成为思想的奴隶。屮学生心灵里那与成人世界没有重叠的部分正是他们心性的“自竜地”,是彰显个性和创造性的窗口,是新思想的希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新课标对“表达与交流”口标内容的描述,充分体现了教师帮助学生挣脱“依附与适应”的樊篱、打破自我意识沉默状态的课程设计意图。新课标力求帮助师生创建一•种宽松的环境和自由表达的空间,鼓励学生表

6、达自由的心性和独立的思想,帮助学生克服内在的恐惧和忧伤,让他们免于恐惧地自由言说,在社会规范之外能保持个人的心性,比如私心,比如胆怯,比如软弱……这些人性权利的合理成分,应该给予承认与尊重。新课标的“写作”理念让我们坚信和坚持: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由表达是彰显独一无二心性的唯一途径;屮学生的写作,既不是为了神圣的权威意识的传递和永恒真理的重复,更不是为了考试或刻意的创作,而是一•种心灵的诉说,是一种思考的快乐和表达的快乐,是一种“以我手写我心”所体现的乐趣。第二,在读写关系上,超越功利后的自然融合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从来都把阅读视为写作的附庸,学习的思

7、路总是阅读一摹仿一写作。在正统的教育理念屮,阅读自身从来没有独立的价值。寻找阅读的独立价值,探寻阅读与写作的独特规律,是现代语文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关于阅读与写作关系的大讨论,正是人们关注这一热点问题的集中体现。语文阅读学的广泛传播和独立的写作训练体系的构建,打破了“阅读一读写知识短文一写作训练”的教材编写体系和“读”为“写”服务的教学思想,改变了由来已久的读写相随、亦步亦趋的胶着状态。2000年版语文教材的分编合订体制正是这种探索的集中体现和最好证明。但如果彻底将阅读与写作截然分开,显然有违语文学习的规律:听说读写是相通的,叶圣陶先生

8、对读写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