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46007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朱彝尊《静志居琴趣》真情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朱彝尊《静志居琴趣》真情之美摘要:明清易代之际,词的创作摆脱了柔靡,呈现中兴之象。朱彝尊是这个时期的一位重要词人,他讲究炼字琢句,词风清空醇雅,开辟了词的创作新风。而在他诸多作品中,情词最为世所称颂,独具风韵。本文以他的情词集《静志居琴趣》为研究对象,以其文本,以及文本中所表现出的精神与心理层面的特征为切入点,对《静志居琴趣》的审美特征做以探讨。关键词:朱彝尊;静志居琴趣中图分类号:1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06-01一、“真”之美自古以来,词都被各代的文人们视作“小道”。人们往往用词来言诗所不能言之事,故词多华美艳丽,描写手法也往
2、往幽微婉转。而《静志居琴趣》不同,在词集中,朱彝尊运用了大量的白描与叙述,只是把景物、事物、人物呈现在人的面前,不去对读者的思维进行主观干涉,让读者自己体会词中三味。如《菩萨蛮》,全词只是在描写这位初长成的少女的衣着与风姿,并且完全没有美丑与否之类的修饰词,只是把眼中看到的写下来而已,但是读者在读词的时候,却能感受到远比衣着,姿态更多的东西,会不自觉地去想象这个女子的绝代风华,会深刻感受到写下首词的人对这个女子所倾注的感情与思念。同时细节描写部分,使得词篇更加生动而写实。与丰富的生活感相伴的强烈带入感,能让人更深刻的体会词中的情景与心境。又如《祝英台近》中“犹剩插鬓金铃,残菊四三点
3、。阶面青苔,不雨也生遍。纵馀一缕香尘,袜罗曾印,奈都被西风吹卷。”连续描写金铃、残菊、青苔、灰尘这些细节,将人去楼空,往昔不再这种故地重游的怅寥心情像根柔软的针一般刺入读者心中,让人格外深刻体会到那份痛苦与哀伤。二、“情”之美明代中叶以来,阳明心学尤其是王学左派的影响力日益深广,对晚明的社会风尚、士人心理、学术风气、文学思潮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那样一种肯定人欲,放纵个性的思潮影响下,文人们纷纷在诗词、戏曲的理论和创作中提出“至情”、“独抒性灵”等说法。道德礼法的约束,温柔敦厚的表达方式,都不再是文人所必须遵守的规则。而朱彝尊正是这样一位重“情”之人。如《芙蓉月》:'‘蛮府辍棹
4、时,梅熟处日日阑风吹雨。无心好梦,早被行云勾住。难道今番是梦,梦里分明说与。留不得,翠衾凉,珠泪飘残蜜炬。啼鹃满山树。谢多情小鸟,劝侬归去。秋期过了,夜月寒生南浦。执手枯荷池上,宛种玉。亭东路。贪梦好,问柔魂,可曾飞度。”这首词从梦中到梦醒,从梅子熟时到秋期过了,时间流转,亦真亦幻,只是相思不改,真情不移,确是动人。《静志居琴趣》的这种真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作品所描摹的场景与对象。《静志居琴趣》所写的是朱彝尊与冯寿嫦的日常生活,而不是欢场做戏,青楼酬唱之作。词中的女主人公是他倾心相爱的妻妹,而不是露水之情的青楼欢场女子。三、充满矛盾的人性之美所谓文学之“魂”,指的是文学最本源的
5、东西,也就是对“人性”与真理的揭示。《静志居琴趣》将朱彝尊这个“人”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我们才能从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而这部词集之“魂”的关键词就是是背德的爱情和注定的悲剧。背德的爱情是这部词集灵魂的基础,它是朱彝尊作为“人”的生存状态与其“存在"的真实体现。而之后要说的矛盾也好,悲剧也罢,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朱彝尊在迈入青年的门槛的时候入赘冯家,那时的冯寿嫦不过是个少女,是个孩子,可以说他是以近似成年人的角度看着冯寿嫦从少女长大成人,某种程度上,他可以说是冯寿嫦的监护者之一,再加上冯寿嫦的妻妹身份,以及两人定情之时她已经嫁作他人妇的事实,这都决定了两人爱情之背德。我们有理
6、由相信,两人饱尝爱情的甜蜜的同时,一定也沉醉于冲破道德束缚的解放感,自由感,回归感。《静志居琴趣》以词的方式记录了两人在爱情与道德间的逡巡徘徊,它真实地展现了朱彝尊和冯寿嫦这两个作为人类的个体,与我们心中压抑着的背德愿望产生的共鸣,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宣泄与代偿,是我们内心的扭曲得以净化,最终达到审美的效果。注定的悲剧则反映在其词集中流露出的感情是永远不为社会所认同的。这场恋爱从冯寿嫦嫁人就注定要带上悲剧的色彩。他们不会被祝福,不会被赞美,不会被肯定。他们要躲藏,要避嫌,要低调。当你将这种感情带入《静志居琴趣》中,会发现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一种凄然的悲剧之美。曾经认为是羞怯的避
7、人嫌,实际是恐惧与道德的折磨,是社会的的挤压与爱情的碰撞,原来的轻松欢愉变成了深沉的痛苦。于他们来说,相守的时间短得让人怜惜,相逢就如节日一般,离别的痛苦在他们身上要加强数倍。不过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注定”的悲剧结局,朱彝尊的《静志居琴趣》才能深入人心。总之,《静志居琴趣》中直白的叙述,真挚的情感,悲剧的情结,背德的隐痛,加之朱彝尊的醇雅词风,让其成为情词史上的一朵瑰丽奇葩。参考文献:[1]鲁竹•朱彝尊艳词论略•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