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36391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蔡元培教育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蔡元培教育思想05级课程与教学论李雪华2005164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教育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先驱和倡导者.他的一•生,除旧布新,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发展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辛亥革命前,他通过兴办教育进行反清革命活动。民国成立Z初,他以第一任教育总长的身份,坚决清除教育屮的封建专制主义因素,苦心规划民国教育的未来。1917年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他从自由、民主的原则出发,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
2、的改革,为屮国高等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其五育并举、教授治校、教育独立等思想均流传深远,影响了不止一代人。“从排满到抗H战争,先生Z志在民主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Z行在民主”(周恩來语)这是对蔡先生的光辉一生的高度概括。从清末的翰林到出国留学,蔡元培不仅具备了坚实的屮国文化根底,同时对西方思想文化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他痛切地认识到中国III的封建教育制度对人才的扼杀,对科举制的余毒深恶痛绝,提出将教育的口标定为“育国家Z良民”,认为新教育“当解放个人Z束缚,而一任其门由发展。”(《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在他看来,教育zri的在于健全人
3、格,这也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教育的口标z所在。他在《一九零零年以来教育Z进步》中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Z事业也”o这个思想贯穿到他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和实践中去。一、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首倡于蔡元培于1912年2月11日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后发表的著名论文《对于新教育Z意见》。蔡元培与清末“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针锋相对,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屮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FI的,以美育为桥梁的五项教育。这五项统统不可偏废,并且是相辅相成,相融相通的。前三者为隶属政治Z教育,后两者为超轶政治Z教育。而蔡元培尤
4、其注重后两者,他曾说惟世界观、美育“鄙人尤所注重”(《蔡元培美学文选》)在我们这里着重谈谈美感教育。美感教育即美育。它不仅仅包括绘画、雕刻、建筑等方面,而“凡有美化的程度者,均所在包”,所以说这是一种广义的“大美育观”。它与上述所说的人格教育密切,人格教育强调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是对人的全面的、健全的人格进行培养和塑造,这本身也是美育的方向和前提。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Z原理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育论集》)他认为,在现象世界,凡人皆有爱恶惊惧喜怒悲乐Z情,这种感情随离合生死祸福利害Z现象而流转,只有美感教育能够使
5、人脱离朵念,脱离现象世界相对Z感情,与造物为友。因此,这种教育的口是在于超越现实利害,架起进入绝对H由的观念世界Z桥梁。由此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一一“以美育代宗教”,即是反对愚昧和蒙昧,提倡口由和理性,使人的感情变得纯止健康。他认为,“美育是进步的,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其有界表现在不仅教类众多,齐教又有派别Z分,而这些弊端为美育所无。宗教不能代美育,因为“宗教上的美育材料有限制,而美育无限制,美育应该绝对地白由,以调养人的感情。”(《蔡元培美学文选》)蔡元培认为,美冇只有从宗教的束缚中独立岀来,超逸现世Z观念
6、,才能起到陶养情感的作用。可以保留宗教屮美冇的价值,但却不能用宗教来代替美育。在他看来,美育在五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徳育Z完成者也。”可以说,“五四”后被教疗界普遍接受的徳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美育一项实由蔡元培所首倡。二、坚持教育独立思想所谓教育独立是指教育超然于政党,超然于教会,蔡元培在1922年3丿」发表的《教冇独立议》一文中即系统地阐述了教冇独立的思想。他认为教疗是他主张“分全国为若干大学区,每区立一大学;凡中等以上各种专门学术,都可以设在大学里而,一区Z内的中小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社会教育
7、,……都由大学办理”,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学教授所组成的教育委员会主持,排斥宗教势力介入教育等等。这也反映了当时国内教育界要求独立自办教育的良好愿望。三、“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改革思想蔡元培主持北大的时期,胡适称Z为“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o蔡元培在北大进行的一系列高屋建飯的改革,不仅标识着他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表明他同时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1917年,他在国立高等学校校务会上提出改革高等教育的议案,主张按文理科和应用学科來分别设置高等学校。他用“治学”和“治术”来区别当时的两类高等学校,学与术分校,文与理同科。他认为“治学
8、者可谓Z大学,治术者可谓Z高等专门学校”(《读周春岳君〈大学改制Z商榷〉》)两类学校培养学生的n的不同,但地位同等,不存在高低z别。同时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精简学校课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