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22820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面对小学生这样一个比较稚嫩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还处于一个懵懂的阶段,对较为复杂的东西还是比较难以接受。我们在教学数学这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时,应当多运用一些图形的模式。这对学生的思想启蒙有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学生通过形象的图形能够把知识点了解得更加透彻,能够初步对数学的学习方式有一个了解。在一般的图形上加上艳丽的色彩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在图形的变化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解题思路的变化,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一个指导性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解题的思路分析和题意。一、运用直观表达
2、,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刚接触到数学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数学的认识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在数学的学习上显得比较被动。他们会觉得数学老师讲解得太抽象了,之前对于这些课堂的概念了解的也比较少,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失去兴趣。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当把基础知识运用到一些卡片和图形的表达中去。比如在学习加法减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制作一些画有水果的卡片,并涂上艳丽的色彩,使它们看上去更加逼真。在给学生介绍加法的时候,向学生展示这些卡片,并告诉他们每个卡片代表一个数字“1”,在计算“1+1=?”的时候,就跟学生说,一个图片代表一个“1”,那么“1+1”就是同时
3、拥有两张卡片,那么现在老师的手上有几张卡片呢?学生通过数数的形式都会知道是两张。接着老师继续说,加法就是这样,就是将你要的东西通过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看看你总共拥有的数量。在说到减法的时候,可以说“老师买了两个苹果,现在给了学生一个,那么现在老师还剩几个苹果呢?”学生自然会回答是一个。通过这种模式很巧妙地将数字的加减运用图形的方式很好地表现出来了,更加形象直观,即使学生对于加减法没有认识,在这个活动后,也能很轻松地明白它们所代表的含义了。而孩子们能够更加积极参与到其中的学习中,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去接触数学入门,
4、去更好地学习。二、分析运算过程,培养学生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去学习,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要将图片与课堂习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的过程,对习题会更加有印象,明白题目的原理。在进行简单的乘除法运算的讲解时,我们可以举例,家里来了一些客人,妈妈一共拿了14根筷子,正好够所有的人使用,请问家里一共来了多少个人?在这个问题思考上可能对于小学牛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收集一些筷子的图片,并告诉他们两只筷子为一双,客人是除了自己和爸爸妈妈之外的人。这样
5、,在我们给了他们这些简单的命题和范围之后,让学生带着这些条件去解决问题。学生会在解决的时候思考,家里的每个人都是用筷子吃饭的,并且没有不吃饭的,这样一来,学牛就会计算实际的客人会是多少个人,这里可以运用到除法的计算。首先,用14衣2=7个人,再减去家里的3个人,就等于4个人。计算的结果正确。在这个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强调了除法的意义,及将对等的事物进行一个平均的分配。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将课堂的学习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从图形的表达让学生更明白题目的含义,使学生能够从之前学习的加减法运算中成功过渡出来,更好地学习到乘除法的运用。从解决问
6、题的实际出发,锻炼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三、运用图画表达形式,建立抽象思维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依旧是离不开图形结合的,在给学生出题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图画的形式将题日表达出来。比如这样一道题“小明从家出发去学校,总共需要走2千米,在他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作业没有带,又从原地走回了家,然后再从家走到学校,试问,小明一共走了多少千米的路程?”这时候我们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画出小明行走的路线,可以组成一个简单的三角形。这样我们在每一条三角形的一边上写上小明一次性需要走的路程,并将三条边上的距离加起来就是小
7、明总共要走的路程了。这样的表达形式能够让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并能够更加直观地解决这个问题,题目就变得十分简单了。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培养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总而言之,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数学,我们应当采用这种“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大力发展这种教学模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