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食管胃黏膜异位临床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食管胃黏膜异位临床探析【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胃黏膜异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内镜室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检出的食管胃黏膜异位19例的内镜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食管胃黏膜异位临床易漏诊,在部分患者可引起症状、并发症,且可能与食管上段腺癌发生相关,故应引起消化内镜医师的重视。对于已发现的食管异位胃黏膜也应该做定期胃镜随访,尤其是有食管癌家族史的患者。【关键词】胃黏膜异位;食管食管胃黏膜异位常见于食管的近端,特别是恰在食管入口以下。因位置高,临床胃镜检查时易漏诊,常是偶然发现。总结本院消化内镜室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检出经病理证实的食管胃黏膜异位19例,
2、作一临床分析。1资料与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我院消化内镜室接受胃镜检查的5962例患者中,食管胃黏膜异位的发现情况。其诊断标准为:食管上段的片状桔红色黏膜,边界清晰,且活检病理明确为胃柱状上皮。2结果食管胃黏膜异位的检出率为0.32%(19/5962)。男12例,女7例,年龄24〜70岁。异位部位距门齿16〜22cm。单发15例,多发4例。形态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斑块,扁平,直径0.2〜2cm,表面光滑柔软,呈橙红色,与正常的食管黏膜界限清晰。S3活检病理均为胃柱状上皮,未发现肠上皮化生表现,16例有轻-中度的慢性炎细胞浸润。病理切片染色检查发现HP阳性4例(21.
3、05%)03讨论胃黏膜异位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而在食管主要位于上段,近食管上段括约肌水平。常是单发,镜下为柔软光滑、桔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岛状黏膜。其特征性明显,内镜诊断并不困难,但因位置较高,镜检时此部位常处于收缩状态,内镜停留时患者咽喉部反应亦较大,停镜困难,一般内镜医师操作到此处时退镜均较快,故而容易漏诊。临床报道检出率相差较大,0.1%〜10%,考虑与内镜医师对此病的认识程度及操作手法有关。食管胃黏膜异位的发生机制,多数学者认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性胃黏膜残留于食管。活检病理为胃柱状上皮,绝大多数为胃底型,少数为过度细胞型或胃窦型,可有轻至中度的炎症,一般无肠化表现[1
4、]。食管异位的胃黏膜可分泌胃酸,大多数患者通常无症状,但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因泌酸功能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咽下困难、胸骨后不适、咽喉部不适等,主要与局部分泌酸引起食管上段张力增高和环咽肌痉挛所致[2]。还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溃疡、出血、痿、狭窄、食管环形成、外突性憩室等[3,4]。亦有文献报道,食管胃黏膜异位与食管上段腺癌的发生相关[5]。此外,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异位的胃黏膜中可存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检出率报道各不相同(3%〜19%)[2]。笔者的检出率为21.05%(4/19),尚需扩大样本数进行系统研究。治疗方面,主要是针对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可应用抑酸剂与促动力剂。若出
5、现并发症,可予相应的药物及镜下治疗。鉴于食管胃黏膜异位在部分患者可引起症状、并发症,且可能与食管上段腺癌发生相关,内镜医师对此病还是应该引起关注,在镜检操作中做到细致观察。而对于已发现的食管异位胃黏膜也应该做定期胃镜随访,尤其是有食管癌家族史的患者。参考文献[1]vonRahdenBH,SteinHJ,BeckerK,etal.Heterotopicgastriemucosaoftheesophagus;literature-reviewandproposalofaclinnicopatholo^icclassification.AmJGastroenerol,2004,99:543
6、-551.[2]黄宣•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国外医学消化疾病分册,2004,24:227-229.[3]GarciaA0,MazzadiSA,RaffoL,etal.Heterotopicgastriemucosaintheupperesophagus:reportofacasewithafistula.DisEsophagus,2002,15:262-265・[1]AzarC,JamaliF,TamimH,etal.Prevalenceofendscopicallyidentifiedheterotopicgastricmuscosaintheproximalesophagus:e
7、ndoscopistdependentJClinGastroenterol,2007,41:468-471.[2]AbeT,HosokawaM,KusumiT,etal.Adenocarcinomaarisingfromectopicgastriemucosainthecervicalesophagus.AmJClinOncol,2004,27:64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