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22474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而这个“导”字,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体现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精心设计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运用提问的教学艺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智慧,使语文课堂的提问达到最佳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采用各种不同的提问方式对于不同的问题,应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千篇一律的提问
2、方式,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效果。提问形式的多样性,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开启他们智慧的大门。1.1曲问。在上《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愚公今年多少岁了?”生:“90岁了。”师:“刚好90岁吗?”生:“将近90岁。"师:“何以见得?”生:“注解里面'且'就是将近的意思”。这样的提问,一步步逐层深入,理解起来也深刻多了,远比直接问他们''且”是什么意思要有效得多。1.2对比问。在比较表达意思不同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提问方式。如,“你,怎么了?”和'‘怎么了,你?”这两种不同的问法,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通过比较,就会使人觉得
3、原来短促的语言变得更加急促,更加焦急,会给人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1.3假设问。在鲁迅的《药》这篇文章里面,一句话问得非常有意思:'‘得了吗?”“得了!”,这里不直接点出人血馒头,却用极少的语言表达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更表达了想得到人血馒头,又讳忌说出人血馒头的复杂心理。1.4语境问。对于《水浒传》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个“紧”字,我们可以这样来问:“为什么一个紧字有那么多人欣赏呢?”"这个紧字就单单写雪下得大吗?”老师抛出问题后,及时给予点拨,再让学生联系林冲当时的处境来说,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这里的“紧”既指雪下得猛,下得急,又指对林冲的迫害得紧急。1.5分解问。分解问便是把一个大问题分解为
4、多个小问题,并在小问题之间一环扣着一环,层层深入,又如讨论《药》这篇课文的线索时,可问:''药共有几条线索?”“两条”;“哪两条?”“这两条线索通过哪些场景联系起来?”“为什么要用两条线索?”"一条行吗?”生:“不行,一条写华家,一天写夏家”一一华夏两条线索暗示封建统治。又问:“为什么暗线,明线两条线索不能交换?”生:“交换便不能揭示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的启示”。其中,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可让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及时点拨。2提问要精彩,富有情趣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讲究提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问题要提得巧,富于启发性。如,教《孔乙己》时可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喜欢看电影、电视。看喜剧
5、时,我们会捧腹大笑;看悲剧时,会叹息落泪。这就是说,喜剧和笑声,悲剧和叹息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今天学习的鲁迅的这篇《孔乙己》是场悲剧,然而它却充满了笑声,这是一场笑的悲剧。那么,这个悲剧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引人发笑的呢?我们学了《孔乙己》就会找到答案。这样导入,既提出了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3提问要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往往可以用简单提问的方法,便能达到把握整体的效果。比如在上《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可抛出几个简单的小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谁最可笑?一一皇帝;谁最可恨?一一骗子;谁最可鄙?一一大臣;谁最可爱?一一小孩儿。”、“为什么在光天化日之下骗子还能行骗呢?”一
6、一皇帝虚荣,臣子趋炎附势,他们都失掉了童心。通过这样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就会逐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最可贵的就是童心。4提问要注意多角度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善于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使之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不只一种划分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他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有时还可故意提出与课文观点不一致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在讲《愚公移山》时,就可这样问:有人说愚公没有神的帮助,不知要多少代人才能挖掉太行、王屋两座山。那么,他为什么不搬家?这不是名副其实的“愚公”吗?谈谈你的观点。学生通过思考,就会明白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
7、一的,在以后的学习中,自然就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5提问要逐层深入如教《变色龙》一文,可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热情便会高涨: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在此基础上可继续问:他虽然变来变去,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是什么呢?由于有前面问题作铺垫,学生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老师再顺势指导,提出下面一个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