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形象的深层文化意蕴探究

黛玉形象的深层文化意蕴探究

ID:46102262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黛玉形象的深层文化意蕴探究_第1页
黛玉形象的深层文化意蕴探究_第2页
黛玉形象的深层文化意蕴探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黛玉形象的深层文化意蕴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黛玉形象的深层文化意蕴探究黛玉形彖的深层文化意蕴探究摘要:黛玉形象的深层文化意蕴,分别可从文化情结和文化审美上进行论述。其背后寓言式的文化因子促成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使得灵性慧心受到桎梏和压抑;就文化审美层面上来京,其水性诗怀又具有诗化性的审美格调,在精神世界趋向“诗情化”,更对当代的性别审美具有时代延展性,这一点也是对《红楼学案》提炼吕启祥黛玉形象研究的补充。关键词:黛玉形象;深层文化意蕴;文化情结;文化审美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019-01《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化的压卷之作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关注的远远不止是人的物质生活状况

2、,而首先是精神生活状况,是人生的感受、人性的内涵、生命的意义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红楼学案》(下称《学案》)中“女性形象的整体审美观照”对吕启祥在林黛玉形象研究的提炼上有一条清晰的思路:文化背景研究到中华文化的调动,再到吕启祥的文化通观;其中又分别对应林黛玉形象中的文化结构、悲剧主因和黛玉新质。而对如此内涵丰满的艺术形象,笔者以为还有审美角度上的“诗化情怀”存在于吕启祥黛玉形象研究中。一、文化情结:神话预警与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宝黛首次相会时给宝玉的第一印象就是““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这种蹙眉难言的姿态,不得不让人感言“东施效颦”中仿效的“西施”,这同样恰好联系到

3、下文形容黛玉的“病如西子胜三分”,也叮以说西施即是“病心而颦”的黛玉身后的文化背景之一。《学案》中也曾提炼过吕启祥总结的黛玉蹙眉,而对应于爱哭而言便自然是斑竹也湿的娥皇、女英,这些因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构成了寓言式的文化内因。西施也好,娥皇女英也好,作为黛玉的原始意象无一不构成生命屮既定完整的道路蓝图,就如探春以“潇湘妃子”这唯美而又不详的称号送给黛玉,而一向伶牙俐齿的黛玉听了探春的戏谑之语却无任何反击回击,只是“低了头放不言语”O这表明了黛玉对这一别号的默许,亦即她与娥皇、女英取得了一种心理上的认同,同样也间接暗示了此后黛玉对悲戚命运无可奈何的接受,乂与开篇的神话相呼应。我们可以看到

4、,“病如西子胜三分”的下联,正是“心较比干多一窍”;宝玉续《南华经》也写道:“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这灵性慧心,堪比七窍之心的比干多一窍,可见其灵慧远不是i般意义上的多才了。然而小说一上来就是“堪怜咏絮才”,引晋代“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才女谢道愠形象,其中一个“怜”便道出作家对黛玉境遇的爱怜,也暗示这颗灵慧之心受到桎梏压抑的现实,而一个“堪”字又有无可奈何Z情,包藏着对黛玉命运的悲悯之绪和深痛的反思意味。然而她又不甘于桎梏束缚,她勇于反抗封建官宦仕途,逢迎趋魅;敢于表达真性情真情怀,口齿伶俐不容欺辱。大约正是黛玉的隐性反抗,才使得这个形象愈发丰满怜人。老子说“反者道Z动”,“反者

5、”一是相反对立,一是返木复初,归根复命,即从哪里來回哪里去,老子所言z“根”就是“玄牡zrr,即生生z处。而黛玉便是对生命的忠实和对木心的坚持,是为了寻求一种坦然,而非礼教权欲。二、文化审美:水性智慧与精神世界的“诗情化”黛玉的日常生活与艺术诗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居处于“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清幽绝尘的潇湘馆,H夕与诗书文学相伴。其诗情可柔可刚:柔情似水的情怀、笃直跌宕的思绪,止若流水般柔刚并济的品行,并且其中还伴随诗情的审美。当然这审美世界是由情生程度,是黛玉对情感世界独特的挖掘,这一点,笔者将之概括为“情美”。这一点吕启祥在其探讨现代女性文化形象的塑立有所涉及,一种趋向于美的感受

6、、鉴赏和创造的过程:对美生情。黛玉的精神世界最为丰富,其审美创造也最为光彩,她以审美为态度对待生活,把整个生活诗化、审美化了。这种“情美”的真实体现,成为她特有的人生智慧,一种指向内心、指向情感、指向生命木性的自然法则,或者这不仅仅属于黛玉的,也属于黛玉背后无数的高士文人和真民隐士的。当我们再回过头来欣赏这部奇书,不得不感到口豪而深沉,在女性受到极度压抑和桎梏的社会时代中,《红楼梦》开拓了一片新天地,证明女性独立的可能性,更加展现了女性作为精神丰满者的独特个性。她给了我们另一个启示便是,从女性本身而言还有利于提高女性自身的理性认识。吕启祥认为《红楼梦》是艺术品,解读《红楼梦》也是•种审

7、美活动,是非实用的、超功利的精神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的超越和心灵的自由。对于现代人来说,阅读经典是缓解疲惫与紧张的有效方式,品味人物是找到共鸣和原型的自由途径,倾听黛玉更是提醒我们在物欲横流飞速发展的当代,从故为原始故为朴素的人格理想出发,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这不仅是吕启祥对我们视野的开拓,也更是我们个体需要发现和秉持的。当然《学案》只是对吕启祥重要观点和思想进行提炼,而以上仅是笔者的权衡和拙见,汇以部分名家可资借鉴的思想,加以论述的。参考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