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生厌学表现及成因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生厌学表现及成因探析摘要:小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成了困扰基础教育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和个别访谈调查,对小学生的厌学表现及来自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原因进行了探讨,并重点对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关键词:小学生厌学表现成因厌学一直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严重问题,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显然,探索学生厌学的表现及成因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基础,许多学者和专家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小学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和个别访谈调查,从中归纳出小学生厌学的几种表现和来自学
2、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几个原因,并重点考察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收入学生厌学的表现及成因差异,现分析如下。一、小学生厌学情况严重向基础教育提出严峻挑调查发现,有49.6%的小学生存在厌学倾向,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厌学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男学生厌学率远远高于女生,而女生虽然在低年级厌学者较少,但到了中高年级呈急剧上升趋势。首先,学生的大面积厌学现象,显示出大部分学生陷入一种伤病学习状态,学生上学本应搞好学习,但由于出现学习与需要间的不平衡,使他们产生不想学而又不得不学的矛盾心理,所以陷入被迫学习的伤病学习状态。这种学
3、习状态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厌学、流失,从而危及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厌学随着年级升高比例逐渐增大,说明小学教育尤其是学校存在某种危机。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面对读书无用,面对种种不良风气的冲击,学校教育显得无能为力,无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展示个性的机会,而一味地搞应试教育。学生入学后,不是越来越喜欢学校的生活,而是越来越厌烦学校学习生活,这不能不说学校教育是有弊端的。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学校生活越来越受到学生欢迎,这将是学校教育改革
4、的一项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研究课题。二、性别不同,小学生厌学的表现及原因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男生厌学较多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目标迷茫,对自己要求不高,学习马虎应付和学习毅力不够;女生厌学更多表现为学习情绪不安,人际关系不良,对学校学习生活不适应。从家庭原因看,家长忙于赚钱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是学生厌学共同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男生厌学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对孩子管教不严过分溺爱,而女生厌学还与家长对孩子期望不高有密切关系。从学生自身原因看,男生厌学较多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及学习意志力差三个方面,而女生则更多是因为
5、人际关系不良、学习焦虑、心理负担重所致。从学校原因看,男生厌学更多因为学校管理过严和只抓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女生更多是因为作业太多,课余负担太重及一些教师教学方法、水平欠佳,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两个方面。从社会原因看,男生厌学更多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女生更多是受社会上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综上所述,男女学生厌学的这种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本身的差异造成的,如男孩子比较好动,自制力、坚持性较差,而女孩子比较内向,适应性较差,这就造成男生学习自觉性不够,并对学校过严的管理不满,而对来自外界的新奇刺激又很容易受其
6、影响并接受(追求时髦、追求享受),而女孩子往往不太适应学校生活,特别是人际关系紧张、学习焦虑比较突出。这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了解学生在心理上的性别差异,正确引导学生对待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厌学的性别差异,也是由家庭和社会的偏见造成的,中国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家长往往对男孩子更喜欢,造成对孩子管教不严,过于溺爱,而对女孩子却期望不高,缺乏指导,从而影响其学习O因此,转变传统观念,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应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三、年级不同,学生厌学的表现及成因也有显著差异低年级学生较多表现为学习情绪不安和意志力薄弱,中年级则表现为学习目标迷茫,
7、而高年级更多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从学生自身原因看,低年级学生因为不适应学校生活,人际关系不良和意志力较差,抗诱惑能力较弱引起厌学,中年级多因为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从家庭方面看,低年级学生厌学多倾向于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和对孩子期望不高两个方面,中、高年级学生厌学更多是因为家长忙于赚钱,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及父母不能辅导学习两个方面。从学校方面原因看,低、中年级学生厌学较多是因为作业太多,负担过重和不满于学校管理过严,而高年级学生更多是因学校只抓智育,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低,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社会环
8、境影响看,低年级学生更多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而高年级学生则受社会不良风气及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较严重。1.小学期间,随着学生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