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95658
大小:59.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探究毋庸置疑,教育事业的现状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耍因素。数学作为小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基础性内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使Z更科学有效,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高效课堂需创设良好情境1・情境创设的目的性。每次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具体的目标作为方向指引,这可以更快速直接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情境的设置应紧靠增强小学生的数学认识,在本学科问题上的逻辑思考,对相关情感的把握,纠正有偏差的价值观念,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等大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2、准(2011)》的目标和理念进行情境创设,使情境能够在教学中起到促进作用,使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在具体的各种情境中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就如,当设计的是问题情境时,教师必须做到所设置的问题具有清晰、针对性强、有启发意义的特点,而不是含糊不清地抛出一句“你发现了什么”就再无后文。2•情境创设应符合学牛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情境创设,包括问题、故事、活动、竞争等情境形式。但最终选择哪一种,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在生活中已经收获的经验,现阶段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独特的内心变化情况,尤莫是因为教学对象
3、是小学生,在许多方面都不成熟,心智发展还不完善。一般而言,在这类数学教学中,可以借助交流故事、组织游戏和直接展示等形式进行情境设置。例如,在教学“排队问题”时,例题:小朋友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人,后面冇3人,这一队共有多少人?小刖友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个,从后面数小明排第3个,这一队共有多少人?遇到这类题,学生极易产生思维混乱,教师可以指名几位学生上台排一排、站一站,把数学问题的真实情境展现在他们面前,这样把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了,他们就能轻松准确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无须教师多费唇舌。二、高效课堂需重视学习过程的
4、有效性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不可忽视的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对象。即使学生的主见不多、自主能力不强,也必须在教学系统中得到最高程度的重视。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和思考的空间,并且在恰当的时候进行适度的引导。尤其是当学牛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在学牛群体中争议比较人的数学知识点出现时,教师就耍进行深刻的剖析,解除学生的疑惑。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时,教师创设了小猴摘桃子的情境:每只猴子摘14颗桃子,那么两只猴子一共摘了多少颗桃子?提岀问题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得出了多种算法:①14+14=28;②10X
5、2=20,4X2=8,20+8=28;③14X2二7X2X2二7X4二28等。教师抓住第二种算法,充分利用主题图问:4X2=8,10X2=20,20+8=28各指哪部分桃子?算的分别是什么?并逐步展示板书(图1)。教师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领悟竖式的算理,接着出示:13X3,11X5,23X3等算式让学生独立计算,在经历计算过程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感悟,发现原来的算法比较烦琐,自然而然地引出竖式的简便写法。三、高效课堂需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1.不排斥接受学习。数学在各学科中处丁•基础地位。数学知识自身的复杂性、难度系数
6、较高,所以,把大部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行发掘并不现实。特别是小学阶段涉及的许多概念,像“量与计量的概念”“运算的概念”“数的概念”等知识,学生较容易抓住数概念的本质,采用接受性教学比较合适。像“含冇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等,这类定义式的概念,由于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便不需要再花大量的精力去探究。像“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画垂线”“给三角形作高”的教学中,如果课上仅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往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又得不出正确的结果,反而让错误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定势,从
7、而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上述情形的教学,如果教师采用接受学习方式来教学,边示范、边讲解、边说明,让学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学,从中获取间接经验,教学效果会好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关系。2.重视探究学习。在这个推崇创造性的时代,教师完全采用接受学习方式是大忌。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探究学习方式才是正途。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需要学生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如果由教师举几个例子,得出这个结论,然后让学生记住结论,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由于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运用起来便会错误百出
8、。此时,便可采用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分别拿出13根、14根、15根、16根、17根、18根小棒,拼成五边形,看最多可以拼几个?还剩几根?通过小组操作、探究、讨论,学生把几种情况都罗列出来,13一5二2(个)……3(根),144-5=2(个)……4(根),154-5=3(个),164-5=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