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浅谈在课堂中以生为本

小学论文:浅谈在课堂中以生为本

ID:46095224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小学论文:浅谈在课堂中以生为本_第1页
小学论文:浅谈在课堂中以生为本_第2页
小学论文:浅谈在课堂中以生为本_第3页
小学论文:浅谈在课堂中以生为本_第4页
小学论文:浅谈在课堂中以生为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论文:浅谈在课堂中以生为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在课堂中以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随着数学课堂教与学方式的不断改善,我在实践中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有了新的体悟和感受。一、尊重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1.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

2、”,当按照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时,发现学生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于是,果断地将原先设计的小步子的提问调整为开放性的问题,“关于人民币,你知道些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不仅大致覆盖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而且还生成了新的课程内容。像有的学生说:5角、1元人民币上画有少数民族人物像;有的说:我知道10元人民币上画的是毛主席;有的说:人民币上还画有桂林山水、三峡风光等我们国家风景很美的地方;有的说:拿一张人民币对着光可看到藏在里面的图案,那是防止坏人造假人民币用的等等。教学这样一调整,不仅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师

3、的引导下得到了系统化,而且还通过课堂的小舞台,展示了学生们在社会的大课堂里获得其他知识,学得既轻轻松松,又丰富多彩。2.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应当指明,对于学生的了解事实上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牢记这样一点:不能用自己的主观分析或教材解读去代替学生的真实情况。因此,即使是同一学习内容,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的差异,会呈现不同的学习过程,这也为我们深入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活动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我们不应停留于共性的认识,而应更为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二年下册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思考,发现学生在学习“有余

4、数除法”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思维“断层”,其中的一个环节是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的理解。老师只是简单地根据教材中提问「'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7=3和17=5的余数和除数,得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样,总感觉在逻辑上有点讲不通,因为,试商时,是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來得到正确的商的,此吋学牛已经在应用“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然后,再让学生去发现,显然不是很合理。而,“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是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操作活动中就应该理解和体悟的,完全可以结合实际操作,比较、归纳得出“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二、以充分信

5、任学生为落脚点教师尊重学生,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穷的潜能,而且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是不一样的。因而,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例如在学习了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后,作业中出现了这样一道数学题:“有一根10米的绳子,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又剪去余下的,问:两次剪去的绳子相差多少米?"大多数学生釆用了这样两种思路:①先分别求两次剪去的绳子长度,然后求出两次相差的米数;[即:10X二2(米);(10-2)X=1.6(米);2-1.6-0.4(米)]②先求出两次剪去的绳子占“单位1”的分率

6、差,再求出两次剪去绳子的差;[即:(1—)X二;一二;10X二0.4(米)]无疑,这样做是正确的,但就在我准备进入下一题讲评时,一位男生却说出了第三种答案:10XX二0.4(米)。刚说完,同学们便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对于这样一种答案,我当时还真有些“蒙”,觉得结果虽对,但算式中第二个“”的单位“1”不应是第一次剪去的米数。[即:“10X”]面对学生的质疑,我没有对他的答案加以否定,而是稍作停顿后,让他起来说说思考的过程。他是这样想的:“10X”是先求出两次“单位1”之差,再乘两次剪去的相同分率,从而求出两次相差的米数。多有创新的方法呀!我为他的创新

7、而感到高兴的同时,更为自己接纳学生的质疑而感到欣慰。三、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点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数学教育应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重视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思维方法并不是什么高度抽象、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渗透于各种具体的数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主动发展的数学教学活动。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布置这样一道题:把一个长是12分米、宽是9分米和高是6分米的长方体木板分成体积相等的三部分,它的表面积可能增加多少平方分米?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合

8、作交流,需要综合所学知识,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提高了数学能力。在教学中,我还尽量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