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85599
大小:66.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大肠黑变病60例临床及内镜资料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肠黑变病60例临床及内镜资料分析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1.66大肠黑变病(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1]o1852年Billiard首先描述了结肠黏膜的黑色素沉着现象,提出是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病变。1928年Bartlett提出大肠黑变病与恿:酿类泻药的关系。恿酿类泻药的致病作用目前已基本达成共识[2]。随着结肠镜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大肠黑变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2008年8月〜2013年4月进行结肠镜检查1463例,
2、诊断大肠黑变病60例,占同期检出率的4.1%0为提高国内对这一病变的认识,现将临床及内镜资料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木组大肠黑变病患者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18〜86岁,平均52岁。其中两个年龄高峰:18-35岁25例,68〜80岁31例,其中症状以排便困难伴腹胀为主48例(80%)。大肠癌伴肠道黑变病2例(3.33%)0有腹部手术史伴排便困难8例(13.3%)o患者长期便秘服用泻药48例(80%),其屮不服用泻药无法正常排便5例(8.3%)。偶尔服用泻药7例(11.7%),否认服用泻药5例(8.3%)。病史4个月
3、〜15年,全部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内镜下表现:本组60例患者中3例因难以耐受内镜检查,送镜达到横结肠近肝区终止检查,其他病例均到达回盲部。内镜下表现:黏膜呈黑色、褐色或棕色,边缘和早期病变为黄色或粉红色,呈虎皮状、槟榔切面状或斑片状,以左半结肠为主的大肠变病16例(27%),同时伴大肠息肉13例(22%)。结果本组60例患者病理结果提示:固有膜内可见大量含有黑色素颗粒的巨嗜细胞浸润,肠壁其他层次止常,其中伴肠息肉患者病理以增生性、炎症性息肉多见(9例),3例腺瘤样息肉。讨论人肠黑变病是指结肠固有
4、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也是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病变。目前公认的主要病因是服用蔥酿类药物和慢性便秘。服用蔥酿类泻药出现大肠黑变病的最短时间4个月。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大肠黑变病的发病机制是长期服用葱酿类泻药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凋广小体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转化为典型的脂褐色或其他色素,这些含有色素的巨噬细胞不断聚集,最终发展为典型的大肠黑变病。少数患者未服用过恵醜类泻药,推测可能与结肠内粪渣中有害物质刺激有关。大肠黑变病为一种良性病变,消除致病因素可逆转[3]。本病以老年人和中青年多见,老年男
5、性多与女性,但中青年中则女性显著多于男性。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慢性便秘和长期服用恿醞类泻药病史,结合结肠镜下黏膜色素沉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黏膜固有层有人量含有黑色素颗粒的巨嗜细胞浸润确诊。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我院5年间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的1463名患者,发现人肠黑变病60例,占同期检出率的4.1%,与国内文献报道检出率为0.06%〜5.9%基本相符。本组60例大肠黑变病患者以女性和老年患者居多,以左半结肠为主的大肠黑变病36例(60%),单纯直肠受累的大肠黑变病8例(13%),以全结肠受累的大肠黑变病16例(27%)0提示结肠
6、黑变似乎也有从直肠向近段结肠发展的特点,黑变发生的范围可能与用药剂量及便秘病程有关,但还需要进一步更大样本的研究证实。大肠黑变病发生与功能性便秘关系密切,正常人每天便次1〜2次,出现便秘时,每周排便常小于3次,严重者2〜4周排便1次,部分患者每天排便多次,但排便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粪便硬结如羊粪,数量很少,排便时费力,有时需手法协助排便,常伴排便不畅感,排便后无空虚感或有便意而无粪便排出。本组病例中多数患者有长期便秘病史,少数依赖泻药方能排便,与文献报告相符。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对此类便秘患者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点:①鼓
7、励患者晨起多饮水、蔬菜汁、水果汁、或蜂蜜水。②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麦胶、水果、蔬菜、玉米等。③适量运动,培养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鼓励患者早餐后排便,如不能排出可在晩餐后再次排便,使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排便习惯。另外顺时针按摩腹部、直肠协调运动锻炼等也很必要。④在排便习惯的训练中可结合药物清洁肠道,例如渗透性泻药聚乙二醇4000散剂(10g/次、1〜2次/日)、乳果糖(10~15g/次、3次/日),以及微生物菌制剂等,均有助于改善症状,促进黏膜色素消退。⑤部分便秘患者常伴有抑郁症或焦虑症,可加重便秘,因而可接受心理治疗,虽
8、然抗忧郁药物有引起患者便秘的不良反应,但有些便秘较重患者终口担心如何排便,精神异常紧张者经心理疏导无效可试用药物治疗。⑥对有直肠括约肌及盆底肌功能紊乱的患者可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对直肠结构异常的患者必要时可手术治疗。大肠黑变病与大肠肿瘤密切相关,资料表明,大肠黑变病中,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受检的非大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