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浅说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浅说

ID:46071505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浅说_第1页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浅说_第2页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浅说_第3页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浅说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浅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浅说研究性学习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划一的教材、固定的课堂传授知识,学生还是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还停留在有“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教与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这一模式上,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研究性阅读的最大特点就是"自主

2、地阅读获取和运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还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地位的转换,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有想学习的愿望,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当学生研究性学习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研读过程就愈能反映学生的个性,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教师就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否有效,就是要看学生是否能自主开展学习。在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

3、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一、从语言入手,培养学生研读的好奇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好奇性”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而在语文学习中,问题无所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这句话正说明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前途无限。如,冰心的《小橘灯》第三段中有这么一段叙述:“去年山下的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

4、信……”按常规,教师简单说明一下原因就可以了,但我们如果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多读有关方面的书籍,女口,小说《红岩》,读一些在敌区从事地下斗争的回忆性文章,那么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不那么简单、孤立和肤浅了。让学生在研读中进一步了解这个年代社会的黑暗、革命斗争的艰辛和残酷,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这样,学生就主动地进行了语文训练。二、充分强调研读的独立性和学生的自我意识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性格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

5、彩。”语文课是学生独立个性自由驰骋的天地,语文研究性阅读正是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有效途径。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等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缺憾。语文研究性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在研究性阅读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研读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等都能充分体现出研读的独立性,

6、也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三、创设情境,努力展现交流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处理的能力。语文研究性阅读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了思考力和分行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地创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曾经有人提出由于社会的变迁,中学生对文

7、中的描述难有真实的体验,甚而提出应删除这篇文章。在此姑且不论此文是否该被删除,这里想指出的是,既然学生没有真实的体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新体验呢?教师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课题让学生去研究,去研究一下那一段历史,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语文研究性学习关心的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也讲究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关键是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而有所发现

8、、有所创造。创设情境应该是重点思考的一个内容。(作者单位谢晨欣:江西省南康市十八塘中学谢欣莉:江西省南康市第六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