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62727
大小:55.5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互动教学在声乐课堂中应用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互动教学在声乐课堂中应用探究摘要:文章以声乐教学的实践为背景,从音乐学的学科特点和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入手,结合传统声乐教学中所存在的原始互动因素和影响声乐教学互动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对声乐教学中互动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关键词:互动教学;声乐;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64-01一、声乐教学中互动的作用当互动教学这种比较先进又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声乐教学过程中时,能够充分发挥声乐课堂教学的优越性。互动教学的应用它不仅能促使教师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体现出
2、学生的个体差异,还通过教学中师生的双向活动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也调动了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使声乐课堂成为高效的教学活动。(%1)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的作用,教师会从学生的身上受到很多启发,反过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在教和学之间,教师是先知者、多知者,无论是知识深度、信息量、艺术实践经验、教学经验等方面,与学生相比都有绝对优势,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事事领先,学生也是可以超过教师的。教学相长,不仅有利于不断充实自己,也有利于培养更出色的声乐学生。声乐教师在作品和演唱
3、技法上的钻研和领悟不断深化,从而在教学上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技巧、理解作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有利于吸引学生更好的参与声乐课堂,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声乐教学中的互动吸引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学活动是主体参与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教学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正是学生主体的参与才使教学活动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是决定课堂学习效果的两个不可替代的变量。声乐教学中的互动强调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尽情展示自己才能,创造获得成功的机遇。(三)有利于培养
4、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声乐教学中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声乐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教学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协调配合的主体性关系,教师应把握这种双主体性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声乐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再是灌输式,而是把声乐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和传授知识与反馈信息的交换上。二、促进声乐互动教学的有效策略声乐教学中互动的实施需要构建能够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歌唱激情的教学策略作为保证。(一)课堂情境策略情境创
5、设策略是指利用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教学环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使其在上课时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氛围。课堂教学环境是指课堂交往的环境,情境是促进学生创造个性的发挥与发展赖以生存的空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活动的空间。声乐互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也是根据声乐教学的学科特性及其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恰当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学习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声乐教学内容,熟练掌握歌唱技巧的目的。设计恰当的声乐教学情境,对于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让学生在情境中
6、感知、认识、理解和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歌唱激情,并能加深学生对歌唱技巧的认识。(二)激情激发策略歌唱的激情是一种乐观积极、超然忘我的情绪,是演唱者的激情与灵感对作品的重新诊释。将这种激情恰当地应用到歌唱中,是歌唱取得成功的关键之所在。同样歌唱激情在声乐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支配着歌唱者生理机能的本能调整,影响着学生歌唱情感的表达。它不仅是歌唱情感的动力,也是歌唱技巧的添加剂。激情的歌唱可以使情感更好的表现,也可以调动歌唱机能处于积极配合的状态,使歌唱更加到位。(三)师生交流策略加强师生交流是声乐互动教学策略之一,师生交流的互动教学方式
7、可增进师生间的了解、配合,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成功。现代的大学生己经初步建立了个性化的认识体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选择性已有较大的发展。声乐教学互动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促使学生改变的过程。只有师生相互交流,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唱出个性化的声音。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观察学生提出交流的问题,采用多种手法进行交流,利用多媒体辅助交流,使得师生之间交流多样化,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参考文献:[1]徐剑频,熊纬主编•新世纪音乐论文集[M].新华出版社,2005,338-339.[2]李德隆.高师音乐教
8、育学概论[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