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采用中药抗肾衰方临床治疗观察

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采用中药抗肾衰方临床治疗观察

ID:46038589

大小:58.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采用中药抗肾衰方临床治疗观察_第1页
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采用中药抗肾衰方临床治疗观察_第2页
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采用中药抗肾衰方临床治疗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采用中药抗肾衰方临床治疗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采用中药抗肾衰方临床治疗观察【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05-01【摘要】目的:探讨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中药抗肾衰方的临床治疗观察。方法:对照组:辨证脾肾亏损而致气血两虚者,用温脾汤、防己黄竄汤加减;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者,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西药降压利尿,不用外治法和保留灌肠。观察组:辨证属脾肾亏损致气血两虚者用肾衰甲方,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用肾衰乙方。结果:观察组83例中显效51例,有效16例,稳定8例,无效

2、8例,总有效率为90.36%0对照组65例中显效23例,有效11例,稳定8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64.62%O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106umol/Lo观察组I级11例,II级39例,III级18例,IV级10例,V级5例;对照组I级16例,II级37例,III级7例,IV级3例。❷1.2辨证分型:慢性肾衰按辨证皆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阴阳气血俱虚[2],但每个病例由于病情轻重不同,正虚的程度亦有差异。标实主要为湿浊瘀毒壅滞,或兼感六淫之邪。在病变进展时,或感受外邪而促使病变增剧,临床上表现以邪实

3、为主病变在比较稳定阶段,临床上多表现以正虚为主。两组病例按辨证可概括分为两大类型:脾肾亏损,气血两虚,湿浊瘀毒阻滞型,临床表现为浮肿,小便短少或夜尿多,腰酸乏力,纳呆或泛恶呕吐,大便干,面色萎黄,舌质淡胖或暗淡,苔白腻或薄腻,脉沉细或细弦,湿浊化热可见舌苔薄黄,口干燥,小便短赤,脉细数等;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湿热瘀毒蕴阻型,临床表现头晕或头痛,耳鸣,腰酸乏力,纳呆或泛恶呕吐,鼻覷,皮肤瘙痒,口干欲饮,大便干燥或祕结,小便短赤,面色灰暗,舌质淡暗,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或弦细。❷2治疗方法❷对照组:辨证脾肾亏损

4、而致气血两虚者,用温脾汤、防己黄英汤加减;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者,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西药降压利尿,不用外治法和中药灌肠。❷观察组:①辨证属脾肾亏损气血两虚者用肾衰甲方。主要药物:党参、白术、黄英、生大黄、土茯苓、王不留行、制半夏、陈皮;阳虚加熟附子、淫羊蕾;血虚者加当归、桑棋子;腰酸痛加怀牛膝;肿甚、小便少加桂枝、泽泻、车前子;皮肤瘙痒加珍珠母,生牡蛎;瘀阻明显加水蛭、透骨草;湿浊化热加制苍术、黄柏、黄连。②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用肾衰乙方。主要药物:黄柏、知母、生大黄、王不留行、土茯苓、制华夏、陈皮;阴

5、虚症状明显加生地黄、枸杞子;头晕头痛、脉弦加钩藤、白殡藜;湿重、舌苔腻加制苍术;皮肤瘙痒加苦参、白鲜皮;齿覷、鼻蚯加白蒂根、土大黄。观察组除内服中药外,并配合中药灌肠及熏蒸治疗。取上述药物用熏蒸机熏蒸腰腹部,另以生大黄、生牡蛎煎汤中药灌肠。丹参针静滴,血压过高者加用降压药。2个月为1个疗程。❷3结果❷疗效评定标准[3]:根据慢性肾衰中医疗效判定参考意见(修改稿,第三届全国中医肾脏病会议通过)。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肾功能提高I级者(如由V级变为IV级)。有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肾功能提高不到I级者。稳定:症状

6、减轻,肾功能无变化。无效:症状加重,肾功能变坏。❷按照上述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83例中,显效51例,有效16例,稳定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36%;对照组65例中,显效23例,有效11例,稳定8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64.62%o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