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30235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试论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试论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大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通识教育的理念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通识教育跨越了学科界限,以知识的传播和接受为最终耳的。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他们所不了解的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对通识教育的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关键词: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地位和作用一、通识教育的涵义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本质上是一种跨界教育,是在整合不同领域和
2、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所做的融会贯通工作。通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教育史上源远流长,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在《政治学》中提出,“教育应当是全面的,而且教育应当最能体现人的自市性,人们能够通过教育自市地吸收和接受所有知识”[1]。这一理念被后来的牛津大学著名教育家纽曼正式整理为“自市教育”思想。这种教育理念影响了西方教育数百年,尤其是在人文科学领域,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在文学教育领域要求,从事文学教学工作的人员除了耍具备深厚的文学知识之外,还耍具备一定的哲学知识、历史知识、文化理论知识等相关素质。因为文学
3、与这些学科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同时是通识教育的内在要求。通识教育虽然最早起源于西方教育界,但这并不是西方的专利。我国教育史上关于通识教育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易经》。所谓“君子多识前言往行”,就是要求有深厚修养的人要通晓多种学问。博学多才、博览古今者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通人”,所谓“通人”,也是指在多门学问中都有所涉猎的大师。这是我国学术界的最高境界。这种理念和思想与通识教育不谋而合,通识教育就是耍求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能够运用自己在多种学科中的知识,总结出对于知识学习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运用到传道授业当中。同时,这种教
4、育思维对学生的学习会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和科学思维,思维层面的知识和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学习者可以用这门学科中的思维解决另一学科中遇到的难题。因此,这种通识教育对于增强教育效果,提高学习质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影响。二、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教育发展到现在,通识教育乂具备了新的时代内涵。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界对教育对象的最高期望,全面发展的实现需要通识教育发挥相应的作用。就教育性质來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相对性,专业教育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学科或者技术领域开展的单纯教育,不考虑其他学
5、科的因素,也不借鉴和引入其他学科的成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种专业教育就是不科学的,因为专业教育有专业教育的规律和要求,如何强化专业教育的效果已被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分析得比较透彻。通识教育是•种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教育,力求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于某个学科的学习。例如大学英语课程的开展与通识教育就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o在通识教育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很多与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关的学科和方法,通过对英语国家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知识的了解,从而增强他们对英语国家社会背景的全面了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听力理解能力、
6、语法词汇知识储备等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通识教育的思维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就目前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来看,英语课程中有很多其他相关学科的涉猎。例如英语阅读文章中有关西方人文、历史、医学、科技等方面的文章,这些内容给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增添了极大的乐趣。他们能在枯燥的英语知识学习中接触到•些新鲜的内容,了解到课堂上不为人知的一些人文科学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同吋使学生们认识到这些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学生的反映来看,通识知识的学习极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而从这个角度來讲,以通识教育的思维开发大学英
7、语课程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是就冃前情况来看,要将这一理论更加有效地应用到课程开发当屮,还需要一定的吋间。因为,关于这种课程开发方式的理论障碍还没有完全打通,关于通识教育的研究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是对通识教育与英语学科的交叉性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还需要更多的科研工作和实践验证支持。三、如何拓展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确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木方向。通识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冃标就是培养在相关领域的“通才”。就大学英语教学来讲,这就可以理解为,学生在英语语言领域应当树立“通人”的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各方面英
8、语能力共同发展的局面。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语言阅读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等。但是就其现状而言,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理想。学生在言语理解、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而冃普遍存在能看得懂却听不懂,能听得懂却不会说,甚至存在看不懂的现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