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式阅读法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式阅读法

ID:45962530

大小: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式阅读法_第1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式阅读法_第2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式阅读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式阅读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式阅读法摘要:在语文教学屮,学习方法很多,其小比较法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模糊的认识,加深记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学屮,可比较的知识点很多,只要教师在工作中认真总结,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法;比较教学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俄国教育家乌屮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切的。”这话充分说明了比较思维在认识活动屮的重要性。一个新对彖如果不能和旧事物联系上并加以区别开来,那人们就不能真正得出关于这一对象的任何看法。只有通过与I口事物的比较我们才能迅速认识这

2、一事物的特征,抓住这一事物的本质。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III有的知识体系在与新知识的比较中改造、调整和不断更新的一个过程。将这种比较的方法运用在阅读教学屮就有了比较阅读。比较阅读能较好地解决知识的横向联系问题,利于分清歧义,巩固知识,使学习者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直面人生”这一模块中,有这样的一个专题:“苦难小的尊严”,其小选取了培根的《论厄运》和周国平的《直而苦难》。这两篇文章都谈论了同一个话题,但二者却有着各自鲜明的观点。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就采取了比较阅读的方法,以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以及鉴别

3、欣赏、抽象概括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大致有以卜-两种方式: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一)横向比较《论厄运》和《直面苦难》一般是指对不同的作家不同的作品(当然也包扌舌同类题材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它可以是通篇式的,也可以是片段式的,还可以仅从作品的字词、意境、气势、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区別它们的不同点,从中发现孰优孰劣,进而探究出其产生不同效果的根本原因。第一,从文章的内容上去选取对比点:相同之处是,两文都肯定了逆境的价值。培根说:“厄运所需要的美徳是坚忍”,“最美好的品质也止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周国

4、平说:一个人只有面对平常牛活中的悲剧和苦难,才能成为真止的勇者。两文都指出了面对自然悲剧时应有的态度。培根说:“超越口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周国平说:“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不同之处是培根的“逆境观”是英雄主义的,具有古典浪漫主义气息,而周国平则汲取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养料,倡导一种平民化的“逆境观”,他承认逆境的作用,但同时指出逆境对人的消极磨损作用,反对过分夸大苦难的积极作用和美化苦难英雄的做法,说“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第二,从文章说

5、理的特点上选取对比点两篇文章都具有浓郁的思辩色彩和哲理味,观点鲜明简洁而有力度,但是在说理方式上,却很不一样。《论厄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分析周密严谨,见解深刻独到。《宜面苦难》不追求分析论证的环环相扣,而是用诗一般跳跃的语句、具象化的阐发,直接点明思考的结杲。周国平的语言透露着深邃的哲理思考,具有极强的雄辩力,所以,尽管他较少运用事例,但他从多角度展开的或言简意赅或充满诗意的论说,反能把道理说得更透彻。第三,从写作的艺术手法上去选择对比点《论厄运》中大量引用西方思想史上先哲及《圣经》中的名言事例,但议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入情入理,

6、令人信服,有一种典雅的风韵。比喻优美隽永,力避流俗,如“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决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人的美徳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不仅很好地说明了口己的观点,也使表达充满诗意的光泽。论述中多用对比手法,上下句和互映衬,措辞警策,暗含机锋,突出了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决非没有希望”,说理透彻,警句迭111,饶多言外Z意,味外Z旨,让人体会其中蕴涵的诗性智慧。《直面苦难》全篇运用了对比

7、论证的方法,将“社会悲剧”和“自然悲剧”进行对比,强调了我们人类在“自然悲剧”面前,用我们最真实的勇气,在绝望屮,咬牙挺住,使白己不倒卜•,以此来维护我们人类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口然面前的尊严。作者在说理的过程中,还加入了口己的抒情成分,使得文章声情并茂。(二)纵向比较《论厄运》和《直面苦难》纵向比较,一般是指对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或同一标题(题材)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对比。它町抓住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经历,作品的主题等某一方面加以比较。从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角度对它们加以辩析,揭示出造成差异的深层因索,进而对作品

8、的主题,作者的思想形成-种较为客观、全面、甚至是立体的认识。第一,两篇文章时代背景不同,由于两篇文章作者的不同,因此他们的国籍、生活的年代,以及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等因索都不相同,这些不同的因索共同导致了他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