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体观念在辨证施治中的意义

浅谈整体观念在辨证施治中的意义

ID:45962072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整体观念在辨证施治中的意义_第1页
浅谈整体观念在辨证施治中的意义_第2页
浅谈整体观念在辨证施治中的意义_第3页
浅谈整体观念在辨证施治中的意义_第4页
浅谈整体观念在辨证施治中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整体观念在辨证施治中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整体观念在辨证施治中的意义祖国医学理论远在两千年前就基本形成了,基于当时的自然科学还没有分科,无法用分析和实验方法研究医学,人们对人的生命现象和疾病原理的观察、对疾病的诊疗和预防的研究还是以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中进行的。因此,我国的劳动人民和医学家通过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医疗实践,在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阴阳学说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基本特点的理论体系。1整体观念与认识疾病祖国医学的发病学认为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疾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导

2、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功能活动失常,使机体内外环境相对平衡状态的破坏所致。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的原因虽然复杂,归纳起来,不外乎“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正气”(即机体的抗病能力)。因为各种致病因素即“邪气”只有通过改变机体内外环境相对平衡状态才能发生疾病。所以中医的发病学就是建立在脏腑经络和内外环境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决不能离开整体而从发病局部或者离开客观环境而从发病机体加以解释。《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

3、者,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指出了预防传染性疫邪的感染必须保持“正气内存”、并注意避免邪毒之气,充分体现以内因为依据、外因为条件的发病学观点。中医认识病因,主要是通过分析综合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辨证归纳起来的,这样“辩证求因”的方法同样是贯穿着整体观念的。例如,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外感内伤均有发热;外感有伤寒、温病之分,内伤有脏腑病变Z别;为了找出发热的原因,就必须认真辨证加以区分。先从发热本身來辩:恶寒不恶寒、出汗不出汗,出汗后热退与否,是否整天发热,上下午有无差异,发热高不高或是低热不明显等。从这些情况

4、分析中,得出一个初步印象后,进一步把发热与冇无头痛、身痛、烦热、口渴、潮热、鼻塞、咳嗽、呕吐、腹泻、神昏、强项、抽搐等兼证联系起来,同时与脉象、舌及舌苔、神色、声音、气味等综合诊察,才能找出发热的原因。如发热兼有恶寒、无汁、头身痛,脉浮紧者为寒邪犯表;发热兼口干、烦躁、神昏、舌边红为温热之邪侵入心包;二者的病因就有明显区别,这说明从整体观念角度来探求病因的临床意义。再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的机理,即病理学观点来看,同样能说明整体观念的体现。中医认识病理不停留于症状、体征的分析,不拘于病因的探求,而强调从机体内外环

5、境的复杂关系中去对患者的体质、精神、思想状态、病因的性质和强度以及客观环境各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中医从临床错综复杂的病理过程屮逐步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概括冇:邪正虚实、阴阳盛衰、气血紊乱、表里出入、升降失常、寒热转化等,都有整体观念。例如,虚和实是机体与致病因素相互斗争的反映,《内径》认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又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督,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从现代医学看,有人认为:实证的病理变化多见于神经功能较好或过度兴奋、交感神经紧张度上升,使心肌功能增强

6、、心跳过快、血液循环增多、血压升高、基础代谢率上升等;虚证的病理变化多见于神经功能低落或过度抑制,副交感神经紧张度上升,使心肌功能低落、心跳减慢、循环量不足、血压下降、基础代谢率下降。中医所讲的虚实,不仅有病理形态学基础而且有生理学和生物学基础。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功能的、代谢的、与结构的病变又应该是统一的,任何病理过程不仅反映某一局部的形态变化,更重要的是整体性的功能变化。2整体观念与诊断诊断是辩证的前提,辨证以诊断为基础。《素问?疏五过论》“圣人Z治病也,必知天地之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贵贱贫富,各

7、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充分体现出整体观念在屮医诊断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屮医诊断疾病,不是孤立地着眼病人,也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症状和体征,而是从患者整体出发,对发病季节、地理环境、体质强弱、精神状态以及表现于神气、色泽、声音、脉象、舌苔各方面情况作全面分析。这种内外结合、统一审察的诊断正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原则和特点。整体观念对诊断的指导意义,还体现在中医的诊断强调各种诊法的整体性。《素问?脉耍精微论》“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Z盛衰,以此参伍

8、,决生死Z分。”就指明对任何疾病的认识都应“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分析临床资料、避免片面性。如切脉在祖国医学诊法中占有独特地位,它和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临床实践有着广泛细致的联系,无论切脉方法、脉象、内容和临床意义,都有英自身规律;但是脉象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必须同其他诊法结合进行才冇价值。以滑脉为例,屮医认为圆滑、往来流利的滑脉主邪盛,多见于有痰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